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卑身的意思、卑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卑身的解釋

(1).猶言低身、屈身、伏身。《莊子·逍遙遊》:“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甚且不通語言,長跪服事,或且卑身執役,呵叱生殺惟貴族命,雖聖賢豪英不能免焉。”

(2).指謙恭、遜讓。 漢 袁康 《越絕書·請糴内傳》:“君王卑身重禮,以素忠為信,以請糴於 吳 ,天若棄之, 吳 必許諾。”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 竇武 ﹞妻子惡衣食車馬,苟全而已,卑身正已,率宗族内外僮僕,莫敢違法者。” 宋 秦觀 《袁紹論》:“向使出 豐 於獄,東向而事之,問以計策;卑身折節,以撫傷殘之餘……豈遽至於亡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卑身”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深度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降低身份或姿态以表達謙遜态度。根據權威詞典及文獻記載,該詞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一、降低自身地位以示恭敬

《漢語大詞典》指出,“卑身”常指“屈抑自身身份”,多用于描述對尊長或地位較高者的敬重态度。例如《史記·韓世家》中“卑身厚币”的用法,即通過謙卑姿态與豐厚禮物表達誠意。

二、儉約自持的生活方式

《古代漢語詞典》收錄了“卑身”的另一引申義,即“使自身生活簡樸”,體現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如《管子·輕重甲》所載“卑身以從俗”,強調通過簡化物質需求來適應社會環境。

該詞在古漢語中兼具行為與精神雙重指向,既可作為禮儀規範的具體實踐,亦可作為修身養性的哲學表達,常見于先秦至兩漢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卑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字面意義:低身、屈身或伏身的動作

指身體姿态的放低或蜷縮,常見于具體動作描寫。例如《莊子·逍遙遊》中提到的“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描述狸狌(野貓)壓低身體埋伏,等待獵物經過的狀态。康有為在《大同書》中也用“卑身執役”形容古代仆役躬身勞作的場景。


二、引申意義:謙恭、遜讓的态度

指通過降低身份、放低姿态來表達尊敬或妥協,常見于人際交往或政治策略。例如:

  1. 漢朝袁康《越絕書》記載越王“卑身重禮”向吳國借糧,以謙卑态度換取信任;
  2. 晉代袁宏《後漢紀》描述窦武“卑身正己”,約束自身并恭敬待人;
  3. 宋代秦觀《袁紹論》認為袁紹若能“卑身折節”安撫殘部,可避免敗亡結局。

補充說明

在《楚辭·九歎》和《非有先生論》中,“卑身”還隱含“降低身份”或“自處卑微”的引申義。需注意具體語境對詞義的影響,例如“卑身賤體”可指身份卑微,而“卑身下體”則強調态度謙遜。

别人正在浏覽...

愛果白镪半身像冰蕩布帛菽粟捕捉采緝挫傷達顯等極鼎铛蹲聚伐器廢市歌功頌德割情工程塑料嗥啕鬨鬨謊敲才胡螓互扇焦慮激化景雲衿紳近時九節鞭九司疾惡記姓名集義居留誇稱狂飇零章隆至南開大學内升黏液性水腫疲氓輕財好義輕快瓊璧求成射利社友石虎手高眼低俗筆邃初掏腸剖肚桃夭李豔讨帳無澤下場詩鄉相哮唬小夜班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