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帛菽粟的意思、布帛菽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帛菽粟的解釋

[daily necessities as food and clothing] 菽:豆類總稱。粟:谷子。比喻雖然平常但是日常不可缺少的事物

子弟的教育猶如布帛菽粟,知德者尤尊崇之。——葉聖陶《潘先生在難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布帛菽粟”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指代四類生活必需品:布(紡織物)、帛(絲織品)、菽(豆類)、粟(谷物)。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基礎、不可或缺的事物,具有“如衣食般重要”的引申義。該成語最早見于《宋史·程頤傳》,形容事物的重要性如同“布帛菽粟,不可須臾離也”。

在語言使用中,該成語既可具體指代維持生存的物資(如《漢書·食貨志》記載“布帛菽粟者,民所恃而生也”,也可抽象表達思想、制度等精神層面的根本性存在。例如毛澤東在《為什麼要讨論白皮書》中,将馬克思列甯主義比作“中國人民所必需的布帛菽粟”,突顯其指導地位。

現代漢語權威工具書《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修訂版)将其釋義為“比喻雖屬平常但不可或缺的事物”,《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版)則強調其“強調基礎性與日常性并存”的語言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布帛菽粟”是一個成語,讀音為bù bó shū sù,具體解釋如下:

1.字面含義

2.比喻意義

比喻看似平常卻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提到“子弟的教育猶如布帛菽粟”,強調其重要性不因平常而降低;毛澤東也曾用此詞形容“如同布帛菽粟一樣不可須臾離開的東西”()。

3.出處與背景

最早出自漢代晁錯《論貴粟疏》:“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強調農業生産需長期積累,不可速成。宋代《宋史·程頤傳》再次引用,深化其比喻意義。

4.近義詞與用法

5.應用場景

多用于強調基礎事物的重要性,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晁錯《論貴粟疏》原文或相關曆史典籍(來源:、3、4)。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一鐘白玉闆鎊虧巴山虎博物君子蔔人不使不夕齒牙為猾撺聳村務女簇生蕩寒刀刀客蠹籍獨語二人台二吳犯諱風厲棼緼富重該練告幫谷闆寒栗子黑五類惛瞢進敍廑注虀糟俊人開市忾惜快班髡簪蓮華世界流瘠亂忙律魁屢屢納下怕痛怕癢憑心錢號籤事請救求采取和兒弱不勝衣扇仙升旗沈鼾雙九套耕痛口外拓玩飾無量數瑕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