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卑身的意思、卑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卑身的解释

(1).犹言低身、屈身、伏身。《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甚且不通语言,长跪服事,或且卑身执役,呵叱生杀惟贵族命,虽圣贤豪英不能免焉。”

(2).指谦恭、逊让。 汉 袁康 《越绝书·请糴内传》:“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糴於 吴 ,天若弃之, 吴 必许诺。”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 竇武 ﹞妻子恶衣食车马,苟全而已,卑身正已,率宗族内外僮僕,莫敢违法者。” 宋 秦观 《袁绍论》:“向使出 丰 於狱,东向而事之,问以计策;卑身折节,以抚伤残之餘……岂遽至於亡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卑身”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降低身份或姿态以表达谦逊态度。根据权威词典及文献记载,该词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一、降低自身地位以示恭敬

《汉语大词典》指出,“卑身”常指“屈抑自身身份”,多用于描述对尊长或地位较高者的敬重态度。例如《史记·韩世家》中“卑身厚币”的用法,即通过谦卑姿态与丰厚礼物表达诚意。

二、俭约自持的生活方式

《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卑身”的另一引申义,即“使自身生活简朴”,体现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如《管子·轻重甲》所载“卑身以从俗”,强调通过简化物质需求来适应社会环境。

该词在古汉语中兼具行为与精神双重指向,既可作为礼仪规范的具体实践,亦可作为修身养性的哲学表达,常见于先秦至两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卑身”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字面意义:低身、屈身或伏身的动作

指身体姿态的放低或蜷缩,常见于具体动作描写。例如《庄子·逍遥游》中提到的“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描述狸狌(野猫)压低身体埋伏,等待猎物经过的状态。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也用“卑身执役”形容古代仆役躬身劳作的场景。


二、引申意义:谦恭、逊让的态度

指通过降低身份、放低姿态来表达尊敬或妥协,常见于人际交往或政治策略。例如:

  1. 汉朝袁康《越绝书》记载越王“卑身重礼”向吴国借粮,以谦卑态度换取信任;
  2. 晋代袁宏《后汉纪》描述窦武“卑身正己”,约束自身并恭敬待人;
  3. 宋代秦观《袁绍论》认为袁绍若能“卑身折节”安抚残部,可避免败亡结局。

补充说明

在《楚辞·九叹》和《非有先生论》中,“卑身”还隐含“降低身份”或“自处卑微”的引申义。需注意具体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例如“卑身贱体”可指身份卑微,而“卑身下体”则强调态度谦逊。

别人正在浏览...

拗口令把拦鲍叔辨合布同漕府侧眼虿尾长楙趁取池岛愁瘁春秧除替道治电瞛鼎力恶浪翻披匪患封靡凤幄弓弹攻熨顾命大臣化化画刹哗衆奬勤罚懒蒹苇精审绝版老婆当军莲根辽阆吏部烈业龙修马陵之战魔物排除万难烹燀频岁乔相识青焰骑墙杞笋沙府砂颗舍神候神浆沈陆十帝仕途食祭送往迎来王驾委佩鲜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