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洪濛的意思、洪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洪濛的解釋

1.迷蒙。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上:“ 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賦《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識。” 唐 修睦 《秋台作》詩:“到頭歸去是,免使歎洪濛。”

2.指太空,宇宙。 唐 張喬 《試月中桂》詩:“與月轉洪濛,扶疏萬古同。” 明 陳子龍 《昆明池治水戰歌》:“旋風捲土移洪濛,劫灰飛盡羵羊舞。”

3.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狀态。 清 吳偉業 《退谷歌》:“無乃此世非洪濛,元氣茫茫鬼神鑿。”

4.指原始、不發達狀态。 鐵铮 《政府說》:“遠者遼矣,近觀吾境,始則洪濛,繼則開化,進而文明,循茲以逝,人類将絶滅,地球将消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洪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理解,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具體解釋如下:

  1. 自然現象描述
    原指濃霧彌漫的景象,如“霧氣洪濛,難辨方向”,形容能見度極低的天氣狀态。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詩文,如唐代詩人張喬《試月中桂》中“與月轉洪濛”即描繪霧氣與月光交融的朦胧畫面。

  2. 宇宙與混沌的象征
    在哲學層面,“洪濛”代指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狀态,或指遼闊的宇宙空間。例如清代吳偉業詩句“元氣茫茫鬼神鑿”即用此意象表達原始未分的世界。

  3. 抽象比喻義
    引申為事物模糊不清、難以捉摸的狀态,如“局勢洪濛”可比喻複雜不明朗的形勢。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或口語中。

  4. 原始與未開化的指代
    部分文獻将其與人類社會的原始階段關聯,如“洪濛時代”形容文明尚未發展的蒙昧狀态。

注意:該詞存在“洪濛”與“洪蒙”兩種寫法,釋義相通,但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多采用“洪濛”。若需更詳盡的古籍例證或詞源考據,可查閱、的原始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洪濛

洪濛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合而成。第一個部首是水(氵),第二個部首是朦(亡)。洪濛的總筆畫數是14畫。

洪濛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詞彙,它指的是河水或大湖的氣象現象,即水勢浩大,水面霧蒙蒙的景象。這種景象通常出現在河流洶湧澎湃、湖泊遼闊廣袤的地方。

洪濛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洪濛」,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洪濛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洪字古時寫成「宅」,濛字古時寫成「漫」。古代寫法中,洪字的「氵」部分寫在字的頂部,并有多畫線交叉的裝飾。濛字的古代寫法中,漫字的「氵」部分寫在字的頂部,下面則是「門」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關于洪濛的例句:

1. 這條大河正處于洪濛之中,無法通航。

2. 湖泊上升起一股洪濛的霧氣,形成了繪畫般的美景。

3. 洪濛的水勢給河岸帶來了巨大的威脅,需要采取緊急措施。

以下是一些與洪濛相關的詞語:

組詞: 洪水、濛雨、洪濤、水濛、漫湖

近義詞: 波濤洶湧、水霧彌漫、霧氣蒙蒙

反義詞: 晴空萬裡、無雲無雨、清澈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