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家。《列子·周穆王》:“ 宋 陽裡華子 中年病忘……闔室毒之。” 唐 高彥休 《高阙史·秦中子得先人書》:“少年捧書大恐,闔室素服而泣。” 梁啟超 《新民說》二:“家長而不賢,固闔室為餓殍,藉令賢也,而能蔭庇我者幾何。”
“阖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é shì,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阖室”字面指整個家庭,強調全家人的集合狀态,常用來形容家庭成員團聚、和睦相處的場景。例如:“阖室共度佳節”即表示全家一起慶祝節日。
家庭和諧
該詞不僅指代物理上的“全家聚集”,更蘊含家庭成員間情感融洽、團結一緻的積極意義。例如《列子·周穆王》中的“阖室毒之”,雖為負面語境,但側面印證了“阖室”涵蓋全家人的概念。
社會延伸
在梁啟超《新民說》等文獻中,“阖室”的和諧理念被擴展至社會層面,比喻群體或社會的團結狀态,如“阖室為餓殍”暗含集體命運相連的深意。
與“阖室”相關的成語包括“阖家歡樂”“阖門靜居”等,均以“阖”為核心,強調完整性或封閉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列子》《高阙史》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阖室(hé sh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阖”是第218部首的“門”,由8畫組成;而“室”是第40部首的“宀”,由9畫組成。
《阖室》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阖室以享,外方之禮也。”意為全家一起聚在一起舉行慶祝活動,表示家庭的團結和歡樂。
《阖室》的繁體字為「闔室」。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差異。《說文解字》中将“阖”字寫作“閤”,表示門關着的樣子,即門閉合。而“室”字在古代寫作“宀”加“寸”,表示屋頂和正方形的地基。
1. 我們全家人團聚在一起,阖室共慶我父親的生日。
2. 在農曆新年的時候,村民們都會阖室歡慶,齊聚一堂共度佳節。
阖家、阖門、室内、室外、室友
閉門、閉戶、全家團聚
散家、分家、離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