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堪的意思、可堪的詳細解釋
可堪的解釋
[how be able to endure or bear] 用于問句句首,等于說“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詳細解釋
(1).猶言那堪,怎堪。 唐 李商隱 《春日寄懷》詩:“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明 吳夢旸 《送胡孟弢邑博之沅江》詩:“可堪寥落思,木葉 洞庭 波。” 呂碧城 《偕諸女伴探梅鄧尉率題十絕》之七:“欲折瓊枝上清去,可堪無女怨高邱。”
(2).可以承受。 宋 範仲淹 《與謝安定屯田書》:“某嘗與先生接,而見貽之書,意愛甚隆,非某之可堪也。”
詞語分解
- 可的解釋 可 ě 允許:許可。認可。甯可。 能夠:可見。可能。可以。不可思議。 值得,認為:可憐。可悲。可親。可觀。可貴。可歌可泣。 適合:可身。可口。可體。 盡,滿:可勁兒幹。 大約:年可二十。“潭中魚可百許
- 堪的解釋 堪 ā 能,可以,足以:不堪設想。堪當重任。堪以告慰。 忍受,能支持:難堪。不堪一擊。狼狽不堪。疲憊不堪。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可堪”是一個具有書面語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要從構詞和用法兩方面理解:
-
核心釋義:
- 可: 表示“可以”、“能夠”,強調可能性或能力。
- 堪: 本義為“承受”、“忍受”,引申為“能夠”、“足以”。
- 組合義: “可堪”意為“可以承受”、“能夠忍受”或“能夠”、“足以”。它強調對某種情況(通常是負面或具有挑戰性的)的承受能力或應對的可能性。
-
用法特征與語境:
- 動詞性: “可堪”通常後接動詞或動詞性短語,構成“可堪 + VP”的結構,表示對VP所描述的動作或狀态的承受能力或可能性。
- 多接負面或艱難語境: “可堪”常用于描述面對困難、痛苦、壓力、打擊等負面情境時的承受力或忍耐度。例如:“可堪重負”、“可堪回首”(常指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可堪一擊”。
- 書面語色彩: 相較于“可以”、“能夠”,“可堪”具有更濃厚的書面語和文學色彩,常見于詩詞、散文、正式行文或成語中。
- 有時表“足以”: 在部分語境下,尤其是在反問或否定句中,“可堪”可強調“足以”、“配得上”的意思,但核心仍與承受或應對相關。例如:“此情此景,可堪入畫?”(此情此景,足以/值得入畫嗎?)。
-
古今演變與實例:
- 古義延續: “堪”本身在古代漢語中就表示“能承受”、“經得起”。《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這裡的“未堪”即“不能承受”。
- “可堪”的成熟運用: “可堪”作為一個固定搭配在唐宋詩詞中已非常成熟。如李商隱《春日寄懷》:“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魯迅《華蓋集·導師》:“說佛法的和尚,賣仙藥的道士,将來都與白骨是‘一丘之貉’,人們現在卻向他聽生西的大法,求上升的真傳,豈不可笑!”這裡的“可堪”雖未直接出現,但“堪”的用法一緻。
- 現代保留: 現代漢語中,“可堪”主要保留在書面語、成語(如“可堪回首”)和特定表達中,其含義穩定,仍指承受能力或足以如何。
“可堪”是一個書面語詞彙,意為“可以承受”、“能夠忍受”或“能夠”、“足以”。它強調對某種(常為負面或艱巨)情況、動作或狀态的承受能力或應對的可能性,常以“可堪 + VP”的結構出現。其核心語義由“可”(能夠)和“堪”(承受/能夠)共同構成,具有悠久的曆史淵源,至今仍用于表達對挑戰或價值的評估。
網絡擴展解釋
“可堪”是古典漢語中常見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
疑問語氣(反問)
表示“怎能忍受”“哪裡承受得住”,常用于疑問句或感歎句開頭,等同于“那堪”“怎堪”。
例句: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秦觀《踏莎行》)
-
肯定語氣
表示“可以承受”“值得稱道”,帶有褒義色彩。
例句:
- “中廣網原文引用的一段話,簡短有力,谠論大勢之豐采,可堪瞻仰。”
- “某嘗與先生接,而見貽之書,意愛甚隆,非某之可堪也。”(範仲淹《與謝安定屯田書》)
二、使用場景
- 古典文學:多見于詩詞、文言文,表達情感或議論。例如李商隱《春日寄懷》“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 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語或仿古表達,如“可堪稱第一”,但需注意語境是否匹配。
三、注意事項
兩種含義看似矛盾,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反問用法多與負面情感(如悲憤、無奈)相關,肯定用法則強調能力或價值。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漢典、國語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把攬本典不安于位觇報婵媛朝賀粗制濫造底貨嫡親短幸材多承垩廬惡有惡報方始犯手勢飯甑佛狸祠輔齶工農兵學員滾鍋衮章悍室寒小橫行天下鶴甃鴻疎黃石公華臧家廷棘科今日寂然無聲崛崎铠騎匡導狂風怒吼夔牙枯魚過河泣獵火立品賂謝馬駝子念奴扭捽平心前房後繼寝寃沙丁魚蛇拳稅關述說舒鴈蘇區太昊陶頓天竺挑夫條綱投款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