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陵蘭的意思、格陵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陵蘭的解釋

[Greenland] 世界最大島。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面積2175600平方公裡,人口5.4萬(1987)。主權屬丹麥王國。首府戈特霍布

詳細解釋

丹麥屬地。在北美洲東北部,臨大西洋和北冰洋。面積21756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一大島。人口55萬(**)。首府戈特霍布。全島4/5在北極圈内,氣候嚴寒。85%的面積被冰層覆蓋,冰層平均厚約1500米。居民大多以漁獵為生。農礦業重要。1979年5月實行内部自治。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格陵蘭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格陵蘭”是漢語中對丹麥語“Grønland”的音譯,意為“綠色的土地”。該名稱源于公元982年北歐探險家紅發埃裡克為吸引移民而取的名稱,與當地實際冰雪覆蓋的自然景觀形成反差。以下為詞義解析及地理文化内涵:

  1. 詞源與語義

    漢語中“格陵蘭”為音譯專有名詞,最早見于19世紀西方地理文獻的漢譯版本。其語義核心指向北極圈内以冰川地貌為主的世界最大島嶼,承載北歐殖民曆史與自然特征的矛盾意象(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地理位置與特征

    位于北美洲東北部,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面積217.5萬平方公裡,約80%區域被冰蓋覆蓋。冰川面積僅次于南極洲,擁有全球第二大冰原(來源:《世界地理百科全書》)。

  3. 政治屬性

    自1979年起成為丹麥王國的自治領地,擁有除國防、外交外的自治權。2009年通過《自治法案》後,司法、資源開發等權限進一步擴大(來源:丹麥王國憲法事務部官網)。

  4. 自然與資源

    全境分布極地苔原與寒漠生态系統,已探明稀土、鈾、石油等礦産資源儲量居全球前列。格陵蘭冰蓋蘊含古氣候研究的冰芯樣本,對全球海平面變化具有重要影響(來源:《大英百科全書》自然科學卷)。

  5. 人文概況

    常住人口約5.6萬,其中90%為因紐特人與丹麥人混血後裔。傳統生計以漁業、狩獵為主,現代經濟依賴丹麥財政補貼與磷礦開采業(來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北極地區發展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格陵蘭”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名稱含義

  1. 詞源
    “格陵蘭”(Greenland)源于丹麥語“Grønland”,字面意為“綠色的土地”。
    這一名稱由10世紀維京探險家埃裡克·索瓦爾德森(綽號“紅胡子埃裡克”)所取。他因殺人罪被流放後,為吸引移民定居,将這片冰雪覆蓋的土地命名為“綠色之地”,以美化其環境。

  2. 名稱與現實的對比
    盡管名稱充滿生機,但格陵蘭約80%的面積被冰蓋覆蓋,年平均溫度低至-30℃,是僅次于南極的“寒極”。


二、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與面積
    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東北部,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面積約216.6萬平方公裡,為世界最大島嶼。
    全島約4/5區域位于北極圈内,海岸線長達3.5萬公裡。

  2. 自然環境
    冰層平均厚度約1500米,儲存了全球30%的淡水。僅南部少數地區有短暫夏季,可生長低矮植被。


三、政治與行政

  1. 歸屬與自治
    格陵蘭是丹麥王國的自治領地,擁有内政自治權,但外交、國防等事務由丹麥負責。首府為努克(Nuuk,舊稱戈特霍布)。

  2. 人口與文化
    總人口約5.6萬(2025年數據),主要為因紐特人和丹麥裔居民,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


四、曆史背景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詞典條目或地理文獻(如滬江詞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笨瓜避炎茀郁笞服傳為笑談玳瑁蟬單門道君爹娘鈍廢獨寫娥輝構建勾緻掴手酣歌皇上家皇威虎路火火禍基洊疊翦奪降顔屈體交牀記睹碣館吉夢經武幾許積佑激贊遽甯鞠粥苦役雷渀聯職靈階利惹名牽陋亡賣功目不窺園鳥獸散逆心杷頭勸譽趨發驅牧區士人夫人芽戎馬劻勷三釁三浴上本酸赭隨序肅谒文林郎無憂王先農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