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凡事都要自己經手。《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為“必躬必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時,便發誓每事必躬必親,絶不假手書吏、家丁,大門以内的事,無論6*公私,都要自己經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必躬必親漢語 快速查詢。
“必躬必親”是一個古代成語,現代多寫作“事必躬親”,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凡事都要親自處理、不假手他人。成語中的“躬”和“親”均表示親身參與,強調親力親為的态度。
源自《詩經·小雅·節南山》的“弗躬弗親,庶民弗信”(不親自處理政務,百姓便不信任),後演變為“必躬必親”,強化了必須親自作為的語義。
典型用例見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描述官員伍大令到任後堅持每件事都親自處理。現代多用于職場或管理場景,如:“項目經理對項目必躬必親,确保每個細節無誤。”
注: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語成語詞典》或《詩經》相關注釋。
《必躬必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必須親自動手,必須親自出力。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必(心)、躬(身)、親(亻)。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冢宰》篇中的“孝親事君,必躬履親。 ”這句話,意思是要以躬親的态度來盡孝道,僅僅口頭表達是不夠的。
在繁體字中,《必躬必親》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必躬必親」。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是相同的。
例句:
1.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能僅僅依賴他人的幫助,而是要自己必躬必親去解決。
2. 隻有親自參與,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必躬必親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組詞:
1. 躬行(含義:親身實踐)
2. 心躬(含義:内心深深地感受)
3. 必親(含義:必須親自)
近義詞:
1. 必親必親(含義相同)
2. 必自必做(含義:必須自己親自去做)
反義詞:
1. 依賴他人(含義:不親自出力,而是依賴他人的幫助)
2. 遠離現場(含義:不親身參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