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流廣闊洪大貌。《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漢 王充 《論衡·書虛》:“大 江 浩洋,曲 江 有濤,竟以隘狹也。”《隋書·天文志中》:“臣下從橫,大水浩洋。”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際,多尚虛無。”
(2).泛指廣大無際。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道生》:“浩洋無窮,不可論諭;潢然大同,無終無始。”
“浩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水流廣闊洪大
形容水域廣闊、氣勢磅礴的狀态。例如《淮南子》中“水浩洋而不息”,描述了洪水泛濫的景象。
泛指廣大無際
引申為形容事物或空間的遼闊無垠,如漢代文獻提到的“浩洋無窮”。
在名字中,“浩”象征胸懷寬廣、志向遠大,“洋”則寓意繁榮、盛大,整體表達積極向上的品質。例如“浩氣淩雲”“海納百川”等意象均與此相關。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出處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淮南子》《論衡》等古籍原文。
浩洋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大海、廣闊的海洋。它表示遼闊、廣大、浩渺的意思。
浩洋的部首是水(氵)和豪(隹),共有11個筆畫。
浩洋一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由于大海的廣闊無垠,人們用浩來形容,洋則指海洋。
浩洋的繁體字為澔洋。
在古代,浩洋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相同。如《說文解字》中将浩洋寫作浩搏,傳達出奔騰、洶湧之意。
1. 面對浩洋的大海,我感到無比小而渺小。
2. 在浩洋中漂泊,無論風浪多麼洶湧都要堅持。
浩蕩、浩大、洋洋、洋溢、浩浩蕩蕩、波瀾壯闊
遼闊、廣袤、無垠、廣漠
狹小、狹窄、狹隘、局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