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軍的意思、起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軍的解釋

起兵;發兵。 三國 魏 劉廙 《上疏谏曹公親征蜀》:“自殿下起軍以來,三十餘年,敵無不破,彊無不服。”《水浒傳》第五八回:“次早起軍,前到 青州 城下。”《洪秀全演義》第三九回:“即與諸将起軍,往 金陵 進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起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起軍”指起兵、發兵,即開始組織軍隊或發起軍事行動。例如《水浒傳》中“次早起軍,前到青州城下”即描述軍隊出發的場景。

二、詳細解釋

  1. 軍事行動:核心含義為動員軍隊出征,如三國時期劉廙所述“自殿下起軍以來,三十餘年,敵無不破”。
  2. 引申含義:可泛指開始行動,如起義、起訴等非軍事領域的行動籌備。

三、出處與例子

四、相關詞彙

五、發音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水浒傳》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起軍的意思

起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開始組建軍隊或興起兵事,通常用來形容發動戰争或擴充軍隊的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起軍的部首是立(li4)和軍(jun1),分别代表立字旁和軍字頭部分。立字旁表示站立的動作,軍字頭則表示與軍隊有關。起字有走和巳兩個筆畫,軍字有十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起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在古代戰争時期,當一個國家或地區要開始擴充軍隊或發動戰争時,就會有一個稱謂為“起軍”的行動。

在繁體中,起軍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起軍的寫法略有不同。起字的古代字形為“走”加上“巳”,代表着軍隊的整裝待發和行軍出發。軍字的古代字形為“兀”加上“冖”,形狀上更接近于人頭和蓋子,表示軍隊的領導和防禦。

例句

1. 國家的崛起需要強大的軍隊來保衛和進一步發展。

2. 他們決定起軍,準備發動一場聲勢浩大的戰争。

組詞

起勢、起航、起飛、起兵、起義、起源

近義詞

興軍、籌兵、動員、組建軍隊

反義詞

解散軍隊、停戰、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