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轟隱的意思、轟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轟隱的解釋

象聲詞。形容衆車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見諸 謝 皆富貴,轟隱交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轟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形容巨大、沉重且連續不斷的聲響,常用來模拟雷聲、車輪滾動聲、人群喧嘩聲等。

  1. 本義與核心含義:

    • 轟:本義指巨大的聲響,如群車行駛聲或雷鳴聲。《說文解字》對“轟”的解釋是“群車聲也”。
    • 隱:在此語境下,并非“隱藏”之意,而是通“殷”或“磤”,指震動的聲音,尤其指雷聲的隆隆滾動。司馬相如《長門賦》有“雷殷殷而響起兮”,其中“殷殷”即形容雷聲。
    • 合成義:“轟隱”二字結合,強化了聲音的宏大、沉重、持續和回響感,描繪一種震耳欲聾、連綿不絕的轟鳴或隆隆聲。它比單用“轟”或“隱”更能表現聲音的震撼力和空間感。
  2. 用法與語境:

    • 主要用于拟聲,模拟自然界(如雷聲)或人為活動(如衆多車輛行進、人群喧鬧)産生的巨大聲響。
    • 在古典詩文中常用來營造聲勢浩大或氣氛緊張的場景。例如:
      • 形容雷聲:如“雷聲轟隱”。
      • 形容車馬聲:如“車徒轟隱”。
      • 形容人群喧嘩或軍隊行進聲:如“人聲轟隱”、“軍聲轟隱”。
  3.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對“轟隱”的釋義為:“象聲詞。形容衆車聲、雷聲等。” 例如引用了清代黃景仁《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詩中的句子:“轟隱震撼山嶽搖,地中鳴鼓角。”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頁。
    • 《辭源》 (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解釋“轟隱”為“衆車聲”,并指出“隱”通“殷”,指雷聲。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三冊,第2468頁。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02年):釋義為“象聲詞。形容車聲、雷聲等巨大聲響。”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586頁。

“轟隱”是一個典型的拟聲詞,其核心含義在于模拟和強調宏大、沉重、連續且帶有回響的轟鳴聲或隆隆聲,常見于描繪雷聲、車馬聲及人群喧鬧聲等場景,在古典文獻中用以增強聲勢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

“轟隱”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轟隱”是象聲詞,主要用于形容衆多車輛行駛時發出的聲響。例如《世說新語·方正》中“轟隱交路”一句,即描繪了謝氏家族車馬衆多、行駛時聲音交織于道路的場景。

  2. 構詞解析

    • 轟:本義指巨大的聲響(如雷聲、爆炸聲),引申為群體性聲響的疊加。
    • 隱:此處并非“隱藏”之意,而是作為詞綴存在,可能與聲音的延續或共鳴相關。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獻或文學描寫中,強調車馬隊伍行進時的喧鬧與氣勢。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小說或仿古文體中仍可見到。

  4.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成語“轟動一時”等區分。“轟隱”僅描述聲音,不含事件影響力的引申義。

  5. 文獻例證
    最典型的出處為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見諸謝皆富貴,轟隱交路。”,此句通過車聲的密集感側面反映謝氏家族的顯赫地位。

該詞通過拟聲手法,生動呈現了古代車馬喧嚣的場景,兼具聽覺畫面感與社會文化意涵。

别人正在浏覽...

罷短塝田襃善本項并吞蔔巧不輕然諾陳慮蟲言鳥迹大古低面恩贶二典訪購浮誇敢作敢為合角猾亂胡客火澣布瀽穴節文急吼吼謹呈矜窮九苞糾軍倨僈抗然卡通盔頭枯藤杖老交情鳢腸陸海潘江論評馬褡子民族資産階級怒氣沖沖趴蛋貧儒青絡阒寥使法獅子大開口水窪熟顆肆察碎剁蓑蓑尾大難掉磈壘文阃溫直蕪淺祥肉鮮色崄特鮮陽枭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