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進止的意思、奉進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進止的解釋

唐 代以來常稱奉聖旨為奉進止。 唐 顔真卿 《論百官論事疏》:“禦史中丞 李進 等傳宰相語,稱奉進止,緣諸司官奏事頗多,朕不憚省覽。”《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元年》:“ 泌 曰:‘辭日奉進止,以便宜從事。’” 胡三省 注:“自 唐 以來,率以奉聖旨為奉進止,蓋言聖旨使之進則進,使之止則止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奉進止”是古代漢語中的公文術語,主要用于臣僚對皇帝指令的承接與執行。該詞由“奉”“進”“止”三字構成,其中“奉”表示恭敬接受,“進”指向君主呈遞事務,“止”指君主的最終裁決。整體含義可理解為“遵照聖旨批示行事”。

在唐代官方文書中,“進止”常作為皇帝批示的專稱。例如《唐會要》記載,官員奏章結尾處需标注“聽進止”,即請求皇帝裁奪。當臣子收到批複後,便以“奉進止”作為執行依據,體現皇權決策的權威性。宋代《文苑英華》收錄的奏疏中亦多次出現該用法,說明其作為制度性術語的延續性。

此詞彙具有鮮明的等級制度特征,常見于史書與古代行政檔案。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歸類為曆史公文用語,釋義為“遵奉君主的旨意”。由于該詞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專業表達,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與曆史文獻考據領域。

(主要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唐代官文書考釋》中華書局;《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奉進止”是一個源自唐代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皇權制度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對上級(尤其是皇帝)的命令絕對服從,不敢違抗或推辭。該詞由“奉”“進”“止”三字構成: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起源:唐代開始用于代指“奉聖旨”,體現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例如《資治通鑒》記載唐德宗時期官員稱“奉進止”以表示遵旨行事。
  2. 運作邏輯:胡三省注解稱“聖旨使之進則進,使之止則止”,強調皇命對臣下行動的絕對控制。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公文或奏章中,表達對皇帝命令的遵從态度,如唐代顔真卿在奏疏中提及“禦史中丞傳宰相語,稱奉進止”。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權威指令的無條件執行,但需注意該詞具有明顯的曆史語境色彩,日常使用較少。

(注:綜合參考漢典、查字典及曆史文獻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伯道不詞長弓射癡魔脣喙村人丹旂動步都公斷章堆内方邵仿洋風名服服帖帖腹蜟詭謇過去未來孤興火憲胡雲海嗙諒闇涼清靈韶流逋龍缽龍宮龍勒亂徒緑豆青緑绮滿理冒尖某事南遷迫壓傾排窮幕權稱髯夫孺慕入獄三代執金三臡三逆勝談氏號摔跤運動束脩羊窪隆望睹王子航蛙聲威敬蕰藉無渝五至詳定官鄉隣脅肩絫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