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進止的意思、奉進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進止的解釋

唐 代以來常稱奉聖旨為奉進止。 唐 顔真卿 《論百官論事疏》:“禦史中丞 李進 等傳宰相語,稱奉進止,緣諸司官奏事頗多,朕不憚省覽。”《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元年》:“ 泌 曰:‘辭日奉進止,以便宜從事。’” 胡三省 注:“自 唐 以來,率以奉聖旨為奉進止,蓋言聖旨使之進則進,使之止則止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奉進止”是一個源自唐代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皇權制度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對上級(尤其是皇帝)的命令絕對服從,不敢違抗或推辭。該詞由“奉”“進”“止”三字構成: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起源:唐代開始用于代指“奉聖旨”,體現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例如《資治通鑒》記載唐德宗時期官員稱“奉進止”以表示遵旨行事。
  2. 運作邏輯:胡三省注解稱“聖旨使之進則進,使之止則止”,強調皇命對臣下行動的絕對控制。

三、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公文或奏章中,表達對皇帝命令的遵從态度,如唐代顔真卿在奏疏中提及“禦史中丞傳宰相語,稱奉進止”。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權威指令的無條件執行,但需注意該詞具有明顯的曆史語境色彩,日常使用較少。

(注:綜合參考漢典、查字典及曆史文獻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進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奉進止(fèng jìn zh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謙虛退讓,不再争論或繼續争鬥。它表示在某種争議或争端中主動退讓,以達到和諧或協調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奉(辶/彳)進(辶/彳)止(止) 來源: 《論語·為政》中有一句話:“奉直阙以翼,贊文王之典。”引出了這個成語的用法。 繁體: 奉進止(fèng jìn zh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奉進止的寫法與現在相似,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他們以奉進止的态度緩和了緊張的局勢。 組詞: 奉命進止、奉勸進止、奉行進止等 近義詞: 退讓、謙讓、止息 反義詞: 争鋒相對、堅持不退、争吵不休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