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蒿草的意思、蒿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蒿草的解释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数种。 三国 魏 曹丕 《陌上桑》诗:“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霑枕席。” 明 袁宏道 《相逢行》:“行行即曲巷,曲巷多蒿草。” 杨朔 《海市》:“那是一片坟墓,高高低低,坟头上长满蒿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蒿草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常见种类包括艾蒿、青蒿、茵陈蒿等。其名称最早见于《诗经》,"蒿"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菣也",指代具有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方面,《中国植物志》记载蒿草植株高30-150厘米,茎直立具纵棱,叶片多呈羽状分裂,表面覆盖灰白色绒毛,头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花期8-11月。多数品种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独特气味。

根据《中华本草》记载,蒿类植物在中国境内分布广泛,尤以青蒿最具药用价值。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含有的青蒿素对疟原虫有显著抑制作用,这一发现源自屠呦呦团队对东晋《肘后备急方》记载的考证研究。

在传统文化中,蒿草承载着多重象征意义。《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反映其作为物候标志的功能。端午节悬挂艾蒿的习俗,在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当代研究显示,蒿属植物包含200余种,其中74种为中国特有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收录的蒿类标本显示,该物种具有强适应能力,可在海拔4000米以下多种生境中生长。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蒿草”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蒿草是菊科蒿属植物的统称,包含青蒿、白蒿、艾蒿等多个种类。该名称既指具体植物,也常作为蒿属植物的泛称,具有特殊气味,多生长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二、形态特征

  1. 植株结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部分为半灌木。茎直立,高可达1.5米,具纵棱,分枝多;叶互生,羽状分裂,卷缩易碎。
  2. 花果特征:开黄绿色小花,头状花序,种子萌芽适宜温度15-30℃。

三、分布与习性
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常见于广西、广东、贵州等地。耐干旱、盐碱,常生长于荒野、田边。

四、用途与文化意义

  1. 实用价值
    • 食用:嫩叶可作配料,如端午节用艾蒿驱邪。
    • 药用:清热解暑、截疟,含挥发性成分。
  2. 文学意象
    • 象征荒芜景象,如《三国演义》描写洛阳宫室荒芜时提到“满目蒿草”。
    • 成语“蒿目时艰”形容对时局忧虑。

五、扩展知识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信息,可参考植物学专业资料或权威百科(如、8)。

别人正在浏览...

黯约摆列半道本地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长图谗邪朝众沉浸蚩然充电淳俗除皮从母晜弟大区废书而叹風起潮涌封穴浮勒该覈恭肃贵豪骅騄会利鹄侍鲸观蜡蜜老教辽缅録本駡鬼书满天打油飞马茹子末民乃心叛涣旗红岐峻起码丘锦秋士企咏覰边戎伍山朵省慝施泽受事束火鼠齧虫穿朔河桃花潭水特许经营退惰僓僓外姓为法自弊无冬无夏勿述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