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誘的意思、敦誘的詳細解釋
敦誘的解釋
勸勉誘導。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遂蒙殊奬,歸嗣本朝,拜首陳辭,敦誘彌廣。”《南史·王瑒傳》:“﹝ 王瑒 ﹞敦誘諸弟,稟其規訓。” 唐 司空圖 《唐故太子太師緻仕盧公神道碑》:“初,公既屬文,太夫人知其友愛諸弟,且命相敦誘,故諸弟子亦能師稟,就其所業。”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誘的解釋 誘 (誘) ò 勸導,教導:誘導。誘發。 使用手段引人:引誘。利誘。 稱美之辭:“誘然與日月争光”。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敦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用法兩方面進行解釋:
-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敦:本義為厚重、誠懇,引申為督促、勸勉、敦促。在“敦誘”中,取其“誠懇地督促、勸勉”之意。
- 誘:本義為引導、勸導、誘導,含有用言語或行動使人向善或接受某種觀點的意思。
- 合義:“敦誘”指誠懇地勸導、引導。它強調勸導者态度懇切、真誠,目的在于引導對方走向正途或接受某種有益的建議、道理。其核心在于以敦厚誠懇的态度進行誘導、勸勉。
-
用法與語境:
- “敦誘”常用于描述長輩對晚輩、師長對學生、上級對下級,或德高望重者對後進者的教導和引導行為。
- 它帶有一種溫和、耐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意味,區别于強制命令或簡單說教。
- 常見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語境中,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古籍或仿古文體中可見。
權威引用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敦誘”的解釋通常包含“敦厚勸誘”、“誠懇勸導”等核心意思。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之一。
- 《說文解字》(許慎著):雖然《說文》本身未直接解釋合成詞“敦誘”,但它對“敦”和“誘”的本義解釋是理解該詞的基礎。
- “敦”:《說文·攴部》:“敦,怒也,诋也。一曰誰何也。”段玉裁注引申其義有厚、勉等意。
- “誘”:《說文·言部》:“誘,或作訹。相訹呼也。”段玉裁注:“今人以手相招曰誘,當作此字。訹,誘也。”本義為引導、勸導。
- 古籍用例:
- 在《晉書》等史書或古代文集中,可見類似“敦誘後學”、“敦誘以義方”等表述,用以形容對後輩的諄諄教導和引導。例如,《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有“敦誘邦國”之語(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所指)。
“敦誘”意指以敦厚誠懇的态度進行勸導、引導。它強調勸導者的真誠和引導的目的性,常用于描述尊長或德高望重者對後輩的教導行為,帶有書面語色彩。理解該詞的關鍵在于把握“敦”的誠懇勸勉義和“誘”的引導義。
網絡擴展解釋
“敦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ūn yòu,其核心含義是勸勉誘導,強調通過誠懇、耐心的方式引導或鼓勵他人。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以勸告、勉勵的方式引導他人,通常帶有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的教導意味。
- 結構分析:
- “敦”:本義為厚道、誠懇,引申為督促、勸勉(參考“敦促”一詞的用法)。
- “誘”:意為引導、勸導,如“循循善誘”。
用法與例句
-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 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遂蒙殊獎,歸嗣本朝,拜首陳辭,敦誘彌廣。”
- 《南史·王玚傳》:“(王玚)敦誘諸弟,禀其規訓。”
(均體現通過勸勉引導他人遵循規範或達成目标。)
-
現代語境:
多用于書面語,如描述師長對學生的教導:“老師常以敦誘之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相關詞彙
- 近義詞:勸誘、勸導、敦促(側重督促)。
- 反義詞:強迫、壓制、放任。
注意事項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文本。
- 需與“敦促”區分:“敦促”側重催促行動,而“敦誘”更強調引導過程中的勸勉。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用法,可參考《南史》《陳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菴薆白鴉本宅編印碧旻并勵不間不界不主故常超超橙椒懲懼赤眚重光累洽愁吟大壤邸店地理數據庫多口相聲惡浪二百五伐殺封鵝高人一等鈎河擿雒古風詭變寒灺漶滅穢濁夥犯火鉗計狡九旂絕續康老子褲管連旗醴齊留遺率下沒張倒置前程似錦潛目巧同造化卡子輕騎減從頃向情怨窮怒灑家守風水封倏倏算了天清猬鼠沃灌無恒相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