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ntilate] 指把事物的各種情況公之于衆,以期得到輿論的支持
讨論計劃的目的是把經濟問題訴諸公論
“訴諸公論”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訴諸公論這個詞源于漢語,意為向公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拆分部首和筆畫為“讠⺖公言”。其中,“讠”是偏旁部首,“⺖”是左邊的部首,“公”是右邊的部首,“言”是旁部首。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的出現與古人追求民主、************的精神有關。在古代,訴諸公論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意見的方式,人們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向公衆或者是專業領域的專家提出自己的觀點,以期望得到認同或者引起讨論。
在繁體字中,訴諸公論的寫法為「訴諸公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訴」字的寫法比較多樣,目前流傳下來的一種寫法是「訊」。而「諸」字可以寫成「諸」,「公」字可以寫成「工公」,「論」可以寫作「論」。
例句:
1. 他通過訴諸公論的方式,向公衆呼籲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2. 這個問題需要訴諸公論,以便獲得更多不同的觀點和建議。
組詞:
訴訟、諸多、公正、公衆、論述、公共等。
近義詞:
訴諸、發表、表達、陳述、論述等。
反義詞:
保密、保守、隱瞞、不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