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给的意思、量给的详细解释
量给的解释
酌量给予。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每朝炊报熟,即纳於库,逐时量给,缄鏁严密。”《宋史·石熙载传》:“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復以财产量给之。”《明史·循吏传·张淳》:“ 永 ( 永康县 )人贫,生女多不举。 淳 诫劝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词语分解
- 量的解释 量 á 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计量。测量。量度。量体温。 估计,揣测:估量。思量。打量。 质 量
- 给的解释 给 (給) ě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替,为:给大家帮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给 (給) ǐ 供应:供
专业解析
“量给”是由“量”与“给”组合而成的复合动词,其含义需从汉字本义及组合逻辑分析:
一、字义解析
- 量(liàng):《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计算、估测事物的数目或程度”,如“量力而行”强调根据实际能力行动(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给(jǐ):《汉语大字典》指出其核心含义为“供应、供给”,如“自给自足”体现资源供给关系(来源:四川辞书出版社《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二、复合词逻辑
“量给”可理解为“基于实际情况或需求进行供给”,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例如《汉书·食货志》中“量给田宅”指根据人口或政策分配土地,体现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来源:中华书局《汉书》点校本)。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量给”多用于书面语或专业领域,如经济学中的“按需量给”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供给策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经济学术语词典》)。其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语义泛化。
网络扩展解释
“量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酌量给予”,即根据实际情况或需求,经过权衡后给予一定数量的事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与用法
-
基本解释
“量”指衡量、估量,“给”表示给予,组合后强调“在考量具体需求或条件后,灵活分配”。
例如:
- 古代赈灾时“量给粮食”(根据灾民人数定量发放)。
- 现代可引申为“量给资源”(根据项目需求分配资源)。
-
语境特征
-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政策、文献记载等。
- 常见搭配对象包括物资、财产、援助等需要合理分配的事物。
历史与文献用例
- 南唐《金华子杂编》:“每朝炊报熟,即纳於库,逐时量给。”
描述粮食入库后按需分配的制度。
- 《宋史》:“復以财产量给之。”
指财产经评估后部分归还。
- 《明史》:“贫无力者捐俸量给。”
官员捐出俸禄救济贫困者,体现灵活救助。
读音与词性
- 读音:
- “量”在古汉语中多读作liáng(动词,意为衡量),现代也可读liàng(名词,指数量),但结合语境,“量给”通常读作liáng gěi。
- 词性:
动宾短语,可作谓语(如“量给钱粮”)。
近义词与关联词
现代应用与延伸
现代汉语中,“量给”使用频率较低,多被“按需分配”“定量供应”等替代,但仍可在学术或历史文献中见到。例如:
- 统计学中“量给样本分位数”;
- 工程学中“量给加速度参数”。
如需进一步了解“量”的详细释义(如度量、容量等),可参考权威字典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案省产后热程控城市环境刺桐颠颐敌国反剪坿和官邸寒雪汉语大词典贺雀红堂堂坏裳为袴患处歡举话语权惠声惠文冠将材角圭絜清锦标决心口服堀礨蓝关狼牙拍良工连横龙头履虎尾没日没夜穆护子溺器片头蒲陶弃货七里濑撒迷怔视死犹归螫针十字街头水牒松放损益琐连桃花星王府井洼水温慈文骨香火不绝向吴亭骁勇小崽子匣子炮解法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