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練砥砺。形容刻苦鑽研。 明 李東陽 《成齋記》:“學必窮日夜磨砥刻厲,久而後有得焉。”
“磨砥刻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ó dǐ kè l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形容人刻苦鑽研、勤奮努力,通過持續的磨練和砥砺提升自身能力。該成語強調反複鑽研、精益求精的态度。
適用于教育、工作或競争等場合,鼓勵人們不懈奮鬥、提升自我。例如:
“他十年如一日地磨砥刻厲,最終在古籍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成齋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磨砥刻厲》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不斷磨練自己、努力向前,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和勇敢。
這個詞由四個漢字組成:磨、砥、刻和厲。下面分别來看各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1. 磨(石字旁,15畫):意為用石頭摩擦物體的表面,使之光滑。
2. 砥(石字旁,10畫):意為一種用來磨削、修整的石器。
3. 刻(刀字旁,8畫):意為用刀在物體上雕刻字、花紋等。
4. 厲(廠字頭,4畫):意為态度嚴肅、嚴厲、嚴峻。
《磨砥刻厲》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本名為《太上感應篇》的道家經典中。在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天地之大有磨砥刻厲。” 意思是天地之間有着不斷修煉自我的過程。後來,這句話被引申為成語,并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在繁體字中,《磨砥刻厲》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比如:
例句:
他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磨砥刻厲,終于成為了一名傑出的科學家。
組詞:砥砺前行、刻舟求劍、力求上進。
近義詞:修煉、磨煉、曆練。
反義詞:安于現狀、懶散、不思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