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略迹論心的意思、略迹論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略迹論心的解釋

撇開表面的事實而評論其用心。 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上》:“以 于立玉 、 于元薦 為亂天下者,亦豈遂為定論乎?略迹而論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國士之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略迹論心(lüè jì lùn xīn)是漢語中具有辯證思維的成語,指在評價人或事時,應忽略表面的行為痕迹而注重内在的真實心意。該詞源自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強調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價值判斷方式。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其内涵可參考以下權威釋義:

  1. 核心釋義

    據《漢語成語大詞典》記載,其意為“撇開具體行為,從心意、動機層面進行評判”,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意輕形”的倫理觀,如《莊子·天道》提出“得意忘言”與此概念相通。

  2. 語義演變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原指司法審案時需考量犯意,後擴展為日常交往中主張寬容理解的處世态度。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将其引申為史學研究中“考其心迹”的方法論。

  3. 現代應用

    根據《現代漢語應用規範詞典》釋義,當代語境下多用于兩類場景:一是在人際矛盾中倡導換位思考,二是在藝術鑒賞時強調創作者意圖優先于形式表現。例如評價抽象繪畫作品時“略迹論心,方見畫家精神世界”。

此成語的深層文化價值在于平衡“迹”與“心”的辯證關系,《中華成語大辭典》特别提示其與“舍本逐末”“吹毛求疵”構成反義關系,與“将心比心”“貴在知心”形成語義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略迹論心”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üè jì lùn xīn,其核心含義是撇開表面的事實或行為,轉而評論一個人的内在動機或用心。

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成語由“略迹”(忽略外在行迹)和“論心”(探讨内心動機)組成,強調在評價他人時,不局限于表面行為,而是深入分析其真實意圖或品格。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清代黃宗羲的《子劉子行狀上》:“以于立玉、于元薦為亂天下者,亦豈遂為定論乎?略迹而論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國士之風。”。此處通過評價兩位臣子的内在品質,說明“略迹論心”的用法。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評述或人物分析。
    • 強調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評價曆史人物時,不因某些行為全盤否定,而是結合其動機綜合判斷。
  4. 示例與延伸
    如《南北史演義》中評價蕭衍時提到“略迹論心”,即通過其行為推測其篡位野心,體現成語的實際應用。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暗質白蘭霸僚卑下犇忙播田柴車朝廟乘流襯映傳經送寶堞壘丁是丁,卯是卯鄂衾凡百鳳花錦偾師臯蘭寒促黑不溜鳅橫財呵诹花報绛采焦唣驚矍進賢興功揩铿亢藏困勉量劑利達厲虐棂角卵彈琴眇指彌度某屏撚兒釀米鳥人女臂氣品鼽鼻喪明善數生台升西天設戲涉足食祭四左素懷孫婦踏場挺撞蛻骨王蒙無仇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