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勵精求治的意思、勵精求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勵精求治的解釋

振奮精神,盡力設法治好國家。《新唐書·元稹傳》:“以陛下睿博洪深,勵精求治,豈言而不用哉?” 宋 司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臣竊見先帝聰明睿智,勵精求治,思用賢輔,以緻太平。” 清 陳天華 《警世鐘》:“倘若 滿洲 政府從此勵精求治,維新變法……決意和各國捨死一戰,我也很願把從前的意見丢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勵精求治”是一個成語,讀音為lì jīng qiú zhì,意為振奮精神,盡力治理好國家。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結構

    • 勵精:激勵精神,奮發圖強;求治:追求國家安定或政治清明。
    • 整體為聯合式結構,常用于形容統治者或領導層積極作為,力圖改善國家治理狀況。
  2. 出處與示例

    • 最早見于《新唐書·元稹傳》:“以陛下睿博洪深,勵精求治,豈言而不用哉?”
    • 宋代司馬光在奏疏中也引用:“先帝聰明睿智,勵精求治,思用賢輔,以緻太平。”
    • 清代陳天華的作品中亦有相關用例。
  3. 用法與近義詞

    • 多作褒義,用于描述執政者或團隊的勤勉态度,如“帝方勵精求治”(宋·邵伯溫《聞見前錄》)。
    • 近義詞包括“勵精圖治”“發憤圖強”,均強調積極進取的精神。
  4. 現代意義

    • 現不僅限于治國,也可引申至企業、團隊等領域的奮發改革,如“領導者勵精求治,推動創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新唐書》及宋代曆史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勵精求治

《勵精求治》是一個成語,意為鼓勵人們勤奮精進,努力追求進步和治理問題。下面是關于這個成語的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勵(lì)和治(zhì)。勵字的部首是力,它的筆畫數是8。治字的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是8。

來源

《勵精求治》的出處是《漢書·匈奴傳下》。它的原意是指當時國家面臨外患,皇帝應該努力鍛煉自己,以精進的精神追求治理國家。後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鼓勵個人不斷提高自己,追求進步。

繁體

《勵精求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 "勵精求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勵字的舊體是 "歷",治字的舊體是 "氏"。

例句

1. 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勵精求治,不斷學習、進步。

2. 隻有通過勵精求治,我們才能改善我們自己和社會。

組詞

勵志、精進、求知、治理

近義詞

勉勵、奮發向上、精益求精

反義詞

懶散、消極、不求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