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書·禹貢》:“ 終南 、 惇物 ,至于 鳥鼠 。” 孔 傳:“三山名,言相望。” 孔穎達 疏:“《地理志》雲: 扶風 武功縣 有 太一山 ,古文以為 終南 ; 垂山 ,古文以為 惇物 ,皆在縣東。”惇或作“敦”。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華山 為西嶽,在 弘農 華陰縣 西南,古文之 惇物山 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隴山 、 終南山 、 惇物山 ,在 扶風 武功縣 西南也。” 明 何景明 《述歸賦》:“極 崤 函 之重塞兮,由 惇物 於 太華 。” 宋 程大昌 認為“惇物”指 終南山 高廣而物産豐厚,非山名。見所撰《雍錄》卷五。
“惇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進行解讀,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根據《尚書·禹貢》記載,“惇物”是古代山名,位于今陝西省境内。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以公正、忠誠的态度對待事物”,其中“惇”指誠信,“物”指事物。不過這一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水經注》等古籍原文。
《惇物》是指真誠地對待他人,以誠待人,重視人情。
《惇物》的拆分部首為心(xīn)和(xìn),總計10個筆畫。
《惇物》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惇父棄物,以報于季。”意為孔子為了報答自己的父親對于物品的遷就和舍棄,采取了幫助季孫修繕室内的舉動。
《惇物》的繁體字為「惇物」。
在古代,「惇物」的字形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1. 他對于工作非常認真,總是以惇物待人。
2. 他的行動充滿了惇物的精神,赢得了許多人的敬重。
誠惇、禮惇
誠懇、真誠、忠誠
虛僞、僞善、欺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