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缧的意思、拘缧的詳細解釋
拘缧的解釋
見“ 拘纍 ”。
詞語分解
- 拘的解釋 拘 ū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限,限制:拘束。拘謹。不拘小節。 固執,不變通:拘泥。拘禮。拘迂。 拘 ō 遮蔽:“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筆
- 缧的解釋 缧 (縲) é 〔缧绁〕捆綁犯人的繩索。 (縲)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拘缧,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拘”和“缧”兩個字組合而成,主要表示逮捕、囚禁、束縛的意思,帶有明顯的強制性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
本義:逮捕與捆綁
- 拘 (jū):本義指逮捕、扣押、限制自由。《說文解字》釋為“止也”,有制止、拘留之意。
- 缧 (léi):本義指捆綁犯人的黑色大繩索,即“缧绁”(léi xiè),泛指捆綁、囚禁。《說文解字》釋為“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
- 合義:“拘缧”合用,核心含義即指用繩索捆綁逮捕,加以囚禁。它形象地描繪了古代拘捕犯人并将其束縛關押的過程和狀态。
-
字源與引申:強制束縛與囚禁
- 該詞源于古代司法實踐,“缧”特指刑具繩索,強調了逮捕行為的強制性和人身束縛的特性。
- 引申義即為囚禁、關押,指失去人身自由的狀态。其含義與“缧绁”、“桎梏”、“囚禁”等詞相近,但“拘缧”更側重于逮捕并投入囚禁的過程或結果。
-
用法與語境
- “拘缧”通常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描述古代對罪犯、俘虜或政治犯的處置。
- 常帶有貶義或同情色彩,暗示被拘者遭受了不公正待遇或嚴酷對待。例如:“無辜者橫遭拘缧”。
- 其使用語境多與法律、刑罰、囚禁相關。
-
經典文獻例證
- 雖然“拘缧”作為固定搭配在古代經典中不如“缧绁”常見,但其構成字和含義在古籍中廣泛存在。例如《左傳》等史書中關于逮捕囚禁的記載,體現了“拘”與“缧”(或绁)所代表的行為與刑具。理解其分字含義有助于把握其整體意義。
“拘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用繩索捆綁逮捕并加以囚禁。它由表示逮捕扣押的“拘”和表示捆綁繩索的“缧”組合而成,核心含義強調強制剝奪人身自由并将其關押的行為或狀态,帶有明顯的司法強制色彩,多見于曆史文獻描述。
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86). 《漢語大詞典》.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卷四, P. 112 “拘”字條;卷九, P. 1095 “缧”字條)
- 許慎. (漢). 《說文解字》. (後世刊本) (“拘”、“缧”字條釋義基礎)
- 王力等. (2000). 《王力古漢語字典》. 北京:中華書局. (相關字義解釋)
- 古代司法制度及刑名研究相關文獻. (例證背景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
“拘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具體解釋如下:
-
拼音與字形
拼音為jū léi(ㄐㄨ ㄌㄟˊ),其中“缧”通“累”,故也寫作“拘累”。
-
基本含義
指監禁、囚禁,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對犯人的拘押或束縛。例如唐代韓愈的《與少室李拾遺書》提到“幹紀之奸不戰而拘累”,即通過非武力手段拘禁不法之徒。
-
用法與語境
該詞常見于唐代詩文或史書,如範摅《雲溪友議》中“偶尋長街柳陰吟詠,忽被都虞候拘缧數日”,描述文人因吟詩被官員拘禁的轶事。
-
相關詞彙
- 拘绁(jū xiè):近義詞,同為拘禁之意,但“绁”特指繩索,更強調物理束縛。
- 缧绁:指捆綁犯人的繩索,後引申為牢獄之災。
-
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或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分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唐代文學作品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奔竄筆債避正寝差之毫厘,失之千裡串花家川劇楚妃歎春怨楚言詞卷次鱗亶洲鬥米尺布笃祿遁野方辇覆罩幹物跟勁狗窦罛師核奪禾秧纮目換屆晦景缰絡結跏驚魄謹憲機暇籧篨浚濑俪陳利建離流龍直驢頽漫剝門庭赫奕明道侔色揣稱怒惡剖觚愆邪青翠群英荟萃絨毯若明若暗舌人式規石雲首歲姝秀死終送迓問遂仙童小至席豐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