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酒則有 郢州 之富水……京城之西市腔, 蝦蟆陵 郎官清、阿婆清。” 宋 黃庭堅 《病來十日不舉酒》詩:“承君折送袁家紫,令我興發郎官清。”
“郎官清”是古代的一種酒名,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宋代。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郎官清”是唐代京城長安(今西安)蝦蟆陵地區釀造的名酒,屬于當時的高端酒品之一。其名稱可能與釀造工藝或品質相關,但具體來源已不可考。
文獻記載
曆史背景
唐代長安的蝦蟆陵(今西安和平門附近)是釀酒業興盛之地,“郎官清”與“阿婆清”齊名,可能因酒質清澈而得名“清”。此外,唐代“郎官”為官職名,或暗示此酒曾被官員階層飲用。
其他信息
宋代後,“郎官清”逐漸淡出記載,可能因釀酒工藝失傳或名酒更疊所緻。其具體口感與原料暫無詳細史料佐證,僅能從文獻中推測為清冽型酒品。
提示:若需了解唐代其他名酒(如富水酒、石凍春等),可參考《唐國史補》等古籍。
《郎官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郎官的清廉、正直和廉潔。
《郎官清》的拆分部首是“阝”和“氵”,其中“阝”是城牆的意思,表示與官職相關;“氵”是水的意思,表示與清廉相關。這個詞的筆畫有10畫。
《郎官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制。在古代,郎官是低級官員的一種,負責處理一些具體的行政事務。清代時期,郎官的制度規定了嚴格的廉政要求,要求郎官必須清廉正直、不貪污受賄。
根據繁體字的寫法,可以寫成「郞官清」。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将《郎官清》分别寫成「郎觀㭰」。
1. 這位郎官清不畏強權,敢于揭露官場腐敗。
2. 他深得上級信任,因為一直保持郎官清的品質。
1. 郎官廉
2. 郎官正
3. 郎官純
4. 郎官操守
1. 官廉
2. 官正
3. 官純
4. 官清廉
1. 官貪
2. 官邪
3. 官腐敗
4. 官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