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犿的意思、連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犿的解釋

宛轉貌;隨和貌。《莊子·天下》:“其書雖瓌瑋,而連犿無傷也。” 陸德明 釋文:“連犿,本亦作抃…… 李 雲:‘皆宛轉貌。’一雲:‘相從貌。’謂與物相從不違,故無傷也。”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子一》引作“連抃”。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又詩者,諷刺詼怪,連犿雜揉,旁寄高吟,未可為典正。”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徒見其詞藻之紛綸雜遝,其文句之連犿俶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連犿”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構字法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從字形看,“連”本義為連接、連續,“犿”通“獾”,指一種穴居哺乳動物,故字面可解作“連續如獾行”。《莊子·天下篇》有“連犿無傷”句,晉代郭象注疏釋為“宛轉相從”,形容事物隨順自然的狀态。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引司馬彪注,訓“連犿”為“相從之貌”,強調其連綿不絕的意象。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隨順貌;宛轉貌”,多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連貫性。需注意該詞屬古文用法,今多存于哲學文獻研究領域,如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對此詞有專章訓诂。

網絡擴展解釋

“連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道家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形容宛轉、隨和的狀态,多用于描述語言或文字的表達方式。如《莊子·天下》提到“其書雖瑰玮,而連犿無傷也”,指文章雖然華麗宏大,但通過婉轉表達避免了生硬感。

  2. 詞源與結構

    • “犿”單獨使用時讀作huān,本義為野豬(同“獾”),但在“連犿”中讀fān,屬于連綿詞用法。
    • “連”在此處表示連貫、連續,與“犿”組合後形成疊韻聯綿詞,強調柔和流暢的特質。
  3.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連遱”(lián lóu,接連不斷)、“連枷”(農具名)等形近詞區分。前者側重表達方式,後兩者分别指連續狀态和具體器物。

  4.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籍評論文本,形容文風或言辭的婉轉自然,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用例分析,可參考《莊子》相關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文奔馬圖褊性筆鉛弊俗播耕塵念儲廥出適辭對辭多受少答和趸賬耳染目濡梵塔煩委伏寇負玺共價化合物瓜瓞綿綿過番過關估衒涵管好運後世化導澗茶燋殺積陳捷黠接嘴進膳近時赆助九霞裙絕密巨慝誇大其辭麗句清辭沒分寸全遂日沒處天子如夢令嗓音三何三洲曲山址生代守早數碼相機熟榮私乘岧嵽歪物件王維屋架武頭楯五孝陷冰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