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味的意思、耽味的詳細解釋
耽味的解釋
深切體味。 晉 陸雲 《與兄平原書》:“兄前表甚有深情遠旨,可耽味,高文也。” 晉 郭璞 《<爾雅>序》:“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說郛》卷七四引 唐 令狐澄 《大中遺事》:“ 太康 曰:‘天子須博覽,不然幾錯罪人。’上由是耽味經史,觀書不休。”
詞語分解
- 耽的解釋 耽 ā 沉溺,入迷:耽樂。 遲延:耽誤。耽擱。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 味的解釋 味 è 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味覺。味道(亦指興趣)。滋味。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氣味。香味兒。 情趣:趣味。興味。意味。津津有味。 體會,研究:體味。耐人尋味。 量詞,指中草藥的一種:五味藥。
網絡擴展解釋
“耽味”一詞的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綜合古籍和現代用法,主要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耽味(dān wèi)意為深切體味,指對事物或情感進行深入、細緻的體會與品味。該詞多用于形容潛心研究、反複揣摩的狀态,如古籍中“耽味經史”即指沉浸于經典史籍的研讀。
詳細解析
-
詞源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陸雲《與兄平原書》提到“可耽味,高文也”,形容文章值得反複品味。唐代《大中遺事》中“耽味經史”則強調對學問的專注研習。
-
現代延伸義
部分現代語境中,可能引申為“沉迷于某種事物”,但需注意:
- 權威古籍中無此負面含義,原義偏向積極的學習态度。
- 若需表達“沉迷難自拔”,建議用更明确的詞彙(如“耽溺”),避免歧義。
使用場景
- 學術領域:如“耽味典籍,探求深意”。
- 文學創作:形容對文字意境的細膩體會。
- 藝術鑒賞:如“耽味畫作中的筆墨神韻”。
“耽味”的核心含義是深入、專注的體會,而非單純沉溺。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優先參考古籍中的正面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耽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在某種事物或活動中得到樂趣和享受。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耳部表示與聽覺相關,味部表示味覺和品味。它的筆畫數是11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耳部常用表示與聽覺相關的意思,味部常用表示與味覺和品味相關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耽味的寫法跟簡體字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耽味》的例句:
1. 我喜歡品嘗美食,從中耽味,享受其中的樂趣。
2. 這部電影真是讓人耽味無窮,每個細節都給人以愉悅和思考。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耽美、耽溺、耽于,這些詞也含有類似的意思。
近義詞可以是:品味、欣賞、享受,它們都表示對某種事物的樂趣和喜愛。
反義詞可以是:厭惡、枯燥,它們表示對某種事物的不喜歡和無趣。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請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