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嬾妇的意思、嬾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嬾妇的解释

1.蟋蟀的别名。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蟋蟀在堂》:“﹝蟋蟀﹞一名蛬,一名蜻蛚, 楚 人谓之王孙, 幽州 人谓之趣织,督促之言也。里语曰‘趣织鸣,嬾妇惊’是也。”后以“嬾妇”为蟋蟀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则鸣。一云 济南 呼为懒妇。” 宋 杨万里 《张功父索余近诗余以<南海><朝天>二集示之蒙题七字》诗:“自笑唫秋如嬾妇,可能击鼓和 冯夷 。”原注:“蟋蟀也,见《古今注》。”一本作“ 懒妇 ”。

2.兽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兽》:“嬾妇,如山猪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机轴织絍之器掛田所,则不復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嬾妇”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现多写作“懒妇”,其核心含义指懒惰、怠惰的妇女。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嬾”为“懒”的异体字,二者在古籍中常通用,如《淮南子·修务训》提到“嬾妇不思织”,即用“嬾”强调妇女因懈怠而荒废劳作的现象。

从构词角度分析,“嬾”由“女”和“赖”组成,本义即指女性依赖他人、不勤勉的状态。《说文解字注》指出该字“从女赖声”,形声兼会意,凸显古代社会对女性劳动伦理的规训。在文化意象层面,“懒妇”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宋代《太平御览》引《风土记》载“蟋蟀鸣,懒妇惊”,将秋虫鸣叫与妇女需及时备冬衣的警示相关联,反映农耕社会的时间管理观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方言或特定文学语境。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未收录该词条,但在方言研究著作如《北京话词典》中仍有“懒婆娘”等派生表述,延续其核心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嬾妇”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文献记载和语境:

  1. 蟋蟀的别名
    根据三国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懒妇”(与“嬾妇”通假)是蟋蟀的别称,民间有“趋织鸣,懒妇惊”的俗语,形容蟋蟀鸣叫提醒懒散妇女纺织的意象。

  2. 一种类似山猪的动物
    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兽》中提到,“嬾妇”形如小山猪,喜食庄稼。农夫通过在田间悬挂纺织工具(如机轴)来驱赶它,防止其破坏农作物。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百木碧眼儿不是个儿补缀苍牙吃耳光耻居人下戳祸辍手打料豆棚肚肠嫩蹲鸱敦譬发隐朏臀飞雨风衍分赢嘎嘣脆含经函牛鼎候望缓报灰榇荆钗布裙积行克罗米恳谢口含天宪叩门魁甲率俭妙珍冥分迷阵瓯穴啓殡且复轻邮穷通畎壑取摄襦衣三闾小玉沙塲勝引树轮説法四溅桃腮柳眼腾溢添砖加瓦沃地寤宿仙化跣走硝基宵形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