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挂的意思、跟挂的詳細解釋
跟挂的解釋
亦作“ 跟絓 ”。倒挂身體的雜技表演。《文選·張衡<西京賦>》:“侲僮程材,上下翩翩,突倒投而跟絓,譬隕絶而復聯。” 薛綜 注:“突然倒投,身如将墜,足跟反絓橦上,若已絶而復連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辯問》:“跳丸弄劍,踰鋒投鋏,履絙登幢,摘盤緣案,跟挂萬仞之峻峭。”《藝文類聚》卷六一引 晉 傅玄 《正都賦》:“乃有材童妙妓,都盧迅足,緣修竿而上下,形既變而景屬,忽跟挂而倒絶,若将墜而復續。” 唐 李白 《明堂賦》:“扶标川而罔足,拟跟絓而罷躋。”《文獻通考·樂考二十》:“雜戲蓋起於 秦 漢 ,有……跟挂、腹旋、吞刀、履索、吐火。”
詞語分解
- 跟的解釋 跟 ē 腳的後部,踵:腳後跟。 鞋襪的後部:高跟鞋。襪後跟兒。 隨在後面,緊接着:跟隨。跟蹤。 趕,及:跟不上班。 和,同:我跟他在一起工作。 對,向:我已經跟他說了。 和同與 筆畫數:; 部首:足
- 挂的解釋 挂 (掛) à 借助繩索、鈎子、釘子等使物體附着于高處或連到另一物體上:懸挂。挂圖。挂牌。挂鋤。挂鐮。挂帥(掌帥印,喻居于領導、統帥地位)。披紅挂綠。挂一漏萬。 牽記,牽連,牽累:牽挂。記挂。挂念。挂
網絡擴展解釋
“跟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gēn guà
注音:ㄍㄣ ㄍㄨㄚˋ
含義:指一種倒挂身體的雜技表演動作,常見于古代百戲或現代雜技中。該詞也寫作“跟絓”。
二、文獻溯源
- 《文選·張衡<西京賦>》
文中提到“突倒投而跟絓,譬隕絕而複聯”,描述表演者突然倒挂,足跟懸于高杆,看似墜落卻保持連貫動作。
- 晉代葛洪《抱樸子·辯問》
記載“跟挂萬仞之峻峭”,形容雜技動作的驚險。
- 宋代晏殊《詠上竿伎》
詩句“足騰跟挂駭傍人”進一步印證了該詞的表演性質。
三、現代應用
- 雜技領域:指演員通過足部懸挂于高杆、繩索等道具完成的倒挂動作。
- 日常引申:偶用于比喻身體或物品的懸垂狀态(如提到“鞋跟挂住繩子”的意外場景)。
四、相關拓展
- 字形演變:“絓”為古體字,強調絲線懸挂的意象,後簡化為“挂”。
- 文化背景:此類雜技在漢代已盛行,是古代宮廷娛樂的重要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雜技的具體形式,可參考《西京賦》等文獻原文或專業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跟挂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跟”和“挂”。下面我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跟】
- 意思:表示跟隨、同行的意思,也可用作動詞,表示追趕或者追逐的意思;還可表示和、與的意思。
- 部首和筆畫:跟字的部首是“足”,總共有7個筆畫。
- 來源:跟字最早的意義是腳的形狀,後來引申為跟隨、順從的意思。
- 繁體:跟字的繁體是「跟」。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跟字的寫法有一種是“仿宛形”,即現代常用的形态,還有一種是“古文旁扁旋”,即旁邊有一個斜線的形态。
- 例句:他喜歡跟着我走。
【挂】
- 意思:表示懸挂、附着的意思,也可用作動詞,表示放在高處或者附着的動作。
- 部首和筆畫:挂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8個筆畫。
- 來源:挂字最早的意義是勞動的輔助用具,後來引申為附着、懸挂的意思。
- 繁體:挂字的繁體是「掛」。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挂字的寫法有一種是“象形”,即現代常用的形态,還有一種是“漢畫實字”,即形似實體的形态。
- 例句:她把衣服挂在樹枝上。
【組詞】
跟風、跟班、跟隨、挂彩、挂念、挂職
【近義詞】
跟隨、追隨、加入、參加、緊跟
【反義詞】
領先、帶領、引領、獨自、離開
以上就是關于“跟挂”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