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令琴的意思、陶令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令琴的解釋

《晉書·隱逸傳·陶潛》:“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絃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後用為典實。 宋 梅堯臣 《送儲令赴韶州樂昌》詩:“嘗聞韶石下, 虞舜 古祠深。至樂久已寂,況持 陶令 琴。”亦省作“ 陶琴 ”。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詩:“《周易》休開卦, 陶 琴不上絃。任從人棄擲,自與我周旋。” 姚錫鈞 《論詩絕句》之四:“解識太羹玄酒味, 陶 琴自古已無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陶令琴”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與陶淵明相關的典故,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出處與本義

“陶令琴”典出《晉書·隱逸傳·陶潛》。陶淵明(曾任彭澤令,故稱“陶令”)雖不通音律,卻常備一張無弦素琴,每逢友人相聚飲酒時,便撫弄琴身自娛,并言:“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這一行為體現了其超脫形式、追求精神意趣的隱逸情懷。

二、引申象征

該典故被後世文人引申為兩種意象:

  1. 隱逸生活的象征:代表摒棄世俗功利、寄情山水的高潔志趣(如元曲中“陶令琴書,杜曲桑麻”的幽居意境);
  2. 藝術境界的隱喻:強調藝術創作中“得意忘形”的審美追求,即超越物質形式而直指精神内核。

三、文學應用

在詩詞曲賦中常以三種形式出現:

  1. 直接化用典故,如白居易“陶琴不上弦”;
  2. 借指隱士風骨,如元曲“白衣不來琴當酒”暗含陶淵明重陽獨酌的孤高;
  3. 簡稱為“陶琴”,如姚錫鈞“陶琴自古已無弦”。

四、相關延伸

需注意“陶令琴”與“無弦琴”的關聯性,二者常互為注解。陶淵明此舉既是對“大音希聲”道家思想的實踐,也與其“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格精神一脈相承。

(可通過、2、5、7查看具體詩文例證及曆代評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陶令琴》的意思

《陶令琴》是一個詞組,由三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陶淵明作詩時彈奏的琴。陶淵明是中國東晉時期的文學家、農學家,他以創作田園詩而聞名,而在創作過程中,他常常邊彈琴邊吟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陶令琴》的三個字分别是:陶(部首:阜,總筆畫:7)、令(部首:亻,總筆畫:5)、琴(部首:玉,總筆畫:12)。

來源

《陶令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根據文獻記載,陶淵明是一位愛好音樂的文人,他常常在彈琴的同時吟詩,以此來表達他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

繁體

《陶令琴》的繁體字寫法為「陶令琴」,沒有太大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陶令琴」的漢字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在晚上彈奏《陶令琴》,抒發自己的情感。

2. 陶淵明在彈奏《陶令琴》的同時,渾然忘我地吟唱他的詩歌。

組詞

1. 陶笛琴:指陶淵明所編寫和演奏的笛子和琴。

2. 漁樵耕讀:陶淵明所提倡的以漁、樵、耕、讀為生活方式的理念。

近義詞

1. 陶淵明的琴:表示陶淵明所彈奏的琴。

2. 自彈自唱:指一個人自己彈奏樂器的同時,自己唱歌。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與不彈琴或不吟詩相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