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孤獨。《楚辭·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雲而永歎。” 漢 嚴忌 《哀時命》:“塊獨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歎。” 唐 李白 《鳴臯歌送岑徵君》詩:“塊獨處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唐 李德裕 《與姚谏議邰書》之二:“資儲蕩盡,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絶食,塊獨窮悴,終日苦饑。”
“塊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kuài dú,意為“孤獨”。該詞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多見于古代文學作品。
文學出處與用法
詞義解析
“塊”本義為土塊,引申為“獨自、孤立”;“獨”即孤單。二字疊加後,情感色彩更濃,常指身處困境或特定環境中的深切孤獨感,如李德裕書信中“塊獨窮悴”,即形容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孤苦。
現代使用示例
雖為古語,但偶見用于文學創作或特定語境,例如:“他塊獨地立于廢墟中,仿佛與世隔絕。”(參考造句形式)
該詞承載了中文古典文學對孤獨的細膩刻畫,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層次。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楚辭》及唐代詩文相關注釋。
《塊獨》是一個表示塊獨立、單獨的詞語,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塊”和“獨”。
· “塊”的拆分部首是“土”,它是一個内部聲旁,同時也是一個漢字的基本部首之一。
· “獨”的拆分部首是“犬”,它是一個漢字的基本部首之一,表示狗或者狗的一族。
· “塊”的筆畫數是4,而“獨”的筆畫數是9。
《塊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我們可以發現“塊”的古字形為“囗土”,而“獨”的古字形為“犬」と。古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體,才形成了現代字形。
此外,據了解,《塊獨》這個詞在繁體字中并沒有具體的對應形式。
下面是《塊獨》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們兩個人是《塊獨》存在的,從來不跟其他人一起行動。
2. 這塊石頭很特别,因為它在全部石塊中獨一無二。
3. 她獨自跳舞的姿态,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與《塊獨》有關的組詞有:獨一無二、獨自、獨立等。
近義詞:孤獨、獨立、獨特。
反義詞:團結、共同、聯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