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竭或豐沛。 清 戴名世 《與洪孝儀書》:“蓋其氣有時而盛哀,其思有時而枯潤。”
“枯潤”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主要涵蓋文學、藝術等領域,以下是綜合解析:
枯潤由“枯”(幹燥、枯竭)與“潤”(濕潤、滋潤)組成,字面指幹涸與豐沛的對比狀态。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在文學評論中,枯潤多形容文筆或言辭的枯燥與生動:
在藝術領域(如繪畫、書法),枯潤指墨色的幹濕對比與技法平衡:
“枯潤”既是自然狀态的比喻,也是藝術創作的評價标準,強調對立面的動态平衡。其應用範圍從文學批評到書畫技法,均體現了中文詞彙的豐富性與哲理性。如需更深入探讨,可參考古典文論或藝術理論資料。
《枯潤》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濕潤的土壤或環境因缺少水分而變得幹燥或枯槁。
《枯潤》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枯和潤。
枯的拆分部首是木,筆畫數為8。
潤的拆分部首是水,筆畫數為11。
《枯潤》是中國漢字的成語,源自于《詩經》中的一首詩。這個詩句表達了土地在幹旱缺水的情況下變得幹燥和貧瘠。
《枯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枯潤」。
古時候,漢字《枯潤》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潤」字在古代寫法中隻有3畫,而非現代的11畫。
1. 那塊土壤一度枯潤不毛,經過多年的灌溉,現在已經變得豐饒肥沃。
2. 人們要經常澆水來避免花園的土壤變得枯潤。
1. 枯萎:花草在無水狀況下變得幹癟、無活力。
2. 潤滑:物體表面有足夠的液體使其光滑運動。
3. 細雨潤濕:細小的雨滴濕潤土壤。
1. 幹旱:缺少水分,幹燥貧瘠。
2. 枯竭:耗盡、幹涸。
3. 燥熱:炎熱幹燥。
1. 滋潤:水分充足,潤澤。
2. 茂盛:生長旺盛,生機勃勃。
3. 濕潤:濕氣充沛,不幹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