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潤的意思、枯潤的詳細解釋
枯潤的解釋
枯竭或豐沛。 清 戴名世 《與洪孝儀書》:“蓋其氣有時而盛哀,其思有時而枯潤。”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潤的解釋 潤 (潤) ù 不幹枯,濕燥適中:濕潤。潤澤。滋潤。 加油或水使不幹枯:潤腸。潤滑。浸潤。 細膩光滑:光潤。滑潤。珠圓玉潤。 使有光澤,修飾:潤飾。潤色。 利益:利潤。分潤。 以財物酬人:潤筆。 筆
專業解析
“枯潤”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書面用語,由兩個意義相反的單字“枯”和“潤”組合而成,構成一個反義複合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義分解與合成
- 枯:本意指草木失去水分而幹萎、衰敗,引申為幹涸、貧瘠、憔悴、單調無味等義。例如“枯木”、“枯井”、“枯燥”。
- 潤:本意指潮濕、不幹燥,引申為細膩光滑、有光澤、使有光彩、修飾、利益等義。例如“濕潤”、“潤澤”、“利潤”。
- 合成義“枯潤”:将“枯”與“潤”這對反義詞組合,其核心含義是指事物的幹枯與潤澤兩種相反的狀态或性質。它常用于描述自然景物(如草木、土地、筆墨)或藝術表現(如書畫、文章)的幹澀枯燥與豐潤飽滿之間的對比或變化。
二、核心含義
“枯潤”主要表示:
- 幹枯與濕潤:指物體(尤其是自然界中的草木、土壤、山石等)含水量的多寡狀态及其對比。例如形容山景“枯潤相間”,指山體有幹燥裸露與植被濕潤茂盛的區域交替出現。
- 枯燥與豐潤(在藝術領域):在中國傳統書畫、文學批評中,“枯潤”是一個重要的美學概念:
- 枯筆/枯墨:指毛筆中含墨量少,行筆較快或用力較重時産生的飛白、幹澀、蒼勁的筆墨效果,給人以老辣、古樸、骨力之感。
- 潤筆/潤墨:指毛筆中含墨量適中或較多,行筆較慢或輕柔時産生的濕潤、飽滿、圓融的筆墨效果,給人以豐腴、柔和、生機之感。
- 因此,“枯潤”常用來評價一幅書畫作品筆墨運用的豐富性和對比效果,如“筆墨枯潤相生”,意指幹濕、濃淡、虛實等對比運用得當,相得益彰,形成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在文學中,也可指文風的質樸簡潔與華麗豐贍之間的運用。
三、用法特點
- 書面語體:“枯潤”主要用于書面語,尤其在文學、藝術評論和描述自然景觀的文本中。
- 強調對比與變化:該詞的核心在于呈現兩種對立狀态的并存、交替或相互作用。
- 美學價值:在藝術領域,“枯潤”的結合被視為一種高級的藝術技巧和審美境界,追求剛柔并濟、陰陽調和諧之美。
權威參考來源:
- 釋義綜合參考自《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對“枯”、“潤”及複合詞相關義項的闡釋。
- 藝術領域(書畫)的特定含義參考了《中國美術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中關于筆墨技法的相關詞條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枯潤”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主要涵蓋文學、藝術等領域,以下是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枯潤由“枯”(幹燥、枯竭)與“潤”(濕潤、滋潤)組成,字面指幹涸與豐沛的對比狀态。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 枯竭或豐沛:描述事物的兩種極端狀态,如文思、氣韻的盛衰變化。
2.文學領域
在文學評論中,枯潤多形容文筆或言辭的枯燥與生動:
- 文采幹燥:指文章缺乏趣味性,如“枯潤乏味”;
- 情感起伏:清代戴名世提到“氣有時而盛哀,思有時而枯潤”,強調創作中靈感與表達的波動。
3.書畫美學
在藝術領域(如繪畫、書法),枯潤指墨色的幹濕對比與技法平衡:
- 枯中求潤:運墨需避免過枯(無氣韻)或過潤(無紋理),追求幹濕相生的藝術效果;
- 用筆範例:如“蒼而不枯,潤卻不軟”,體現書法中枯筆與潤筆的協調。
4.例句參考
- 書法:“他寫的大楷蒼嚴古拙,小楷瑰麗俊秀,大字枯潤相間,筆斷意連。”
- 繪畫:“山體在點皴漬染中顯得蒼而不枯,潤卻不軟。”
5.總結
“枯潤”既是自然狀态的比喻,也是藝術創作的評價标準,強調對立面的動态平衡。其應用範圍從文學批評到書畫技法,均體現了中文詞彙的豐富性與哲理性。如需更深入探讨,可參考古典文論或藝術理論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夾藍衫霸頭變權便攜式長綸大解殚心惇淳多端額角發凡起例咯蹬貢賓公耳忘私瓜蒌館置海桑陵谷寒草含咀黉宮還嘴恚恨互郎洚水驕将集本疥駝即墨牛救過不給空心架子控制系統磊磊落落樂侑鱗片醁醑馬齒徒長排叉兒鞶裂貧協清節确士趣向攝魄鈎魂螫手瘦損受性刷平水粒四至八道肅此泰山不讓土壤遢伎兒天豕題諱尾腔危岩五雷霧鬣小老闆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