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枯草。 唐 王維 《送孫二》詩:“祖席依寒草,行車起暮塵。” 唐 李颀 《贈張旭》詩:“下舍風蕭條,寒草滿戶庭。” 宋 趙令畤 《侯鲭錄》卷二:“寒草白露裡,亂山明月中。”
“寒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指枯草,多用于描述秋冬季節凋零的草木。例如:
引申比喻
部分資料(如)提到“寒草”可比喻人或事物被冷落、無人問津,類似“寒冬中的草木”。例如:“下舍風蕭條,寒草滿戶庭”(李颀《贈張旭》)。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較少直接體現,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或《漢語大詞典》中的例句。
《寒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在冬季或寒冷的季節生長的草。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寒冷季節中遭受嚴寒之苦的人們。
《寒草》這個詞由“冫”和“艹”兩個部首組成。冫是表示冰冷、寒冷的部首,而艹是表示植物的部首。整個詞共有8個筆畫。
《寒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一首詩歌中。它的繁體字為「寒草」,讀音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現在有些不同。《寒草》的古漢字寫法為「寒草」,兩個字的構字結構和現在相同。
1. 凍得人直打寒顫,猶如寒草一樣脆弱。
2. 冬天來臨,田野裡隻剩下寒草淩亂地搖曳。
寒草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短語或詞組,例如:
- 寒草凄涼:形容冷冽的風中寒草的凄涼。
- 叢生的寒草:形容茂密的寒草生長的景象。
寒草的近義詞有:
- 冷草:
- 荊钗:指冬天生長的野草。
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描述冬季寒冷時期的草木。
寒草的反義詞是暖草,指夏季生長的草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