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竭或丰沛。 清 戴名世 《与洪孝仪书》:“盖其气有时而盛哀,其思有时而枯润。”
“枯润”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层含义,主要涵盖文学、艺术等领域,以下是综合解析:
枯润由“枯”(干燥、枯竭)与“润”(湿润、滋润)组成,字面指干涸与丰沛的对比状态。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在文学评论中,枯润多形容文笔或言辞的枯燥与生动:
在艺术领域(如绘画、书法),枯润指墨色的干湿对比与技法平衡:
“枯润”既是自然状态的比喻,也是艺术创作的评价标准,强调对立面的动态平衡。其应用范围从文学批评到书画技法,均体现了中文词汇的丰富性与哲理性。如需更深入探讨,可参考古典文论或艺术理论资料。
《枯润》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湿润的土壤或环境因缺少水分而变得干燥或枯槁。
《枯润》词语由两个部分构成:枯和润。
枯的拆分部首是木,笔画数为8。
润的拆分部首是水,笔画数为11。
《枯润》是中国汉字的成语,源自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这个诗句表达了土地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变得干燥和贫瘠。
《枯润》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枯潤」。
古时候,汉字《枯润》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润」字在古代写法中只有3画,而非现代的11画。
1. 那块土壤一度枯润不毛,经过多年的灌溉,现在已经变得丰饶肥沃。
2. 人们要经常浇水来避免花园的土壤变得枯润。
1. 枯萎:花草在无水状况下变得干瘪、无活力。
2. 润滑:物体表面有足够的液体使其光滑运动。
3. 细雨润湿:细小的雨滴湿润土壤。
1. 干旱:缺少水分,干燥贫瘠。
2. 枯竭:耗尽、干涸。
3. 燥热:炎热干燥。
1. 滋润:水分充足,润泽。
2. 茂盛:生长旺盛,生机勃勃。
3. 湿润:湿气充沛,不干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