遢伎兒的意思、遢伎兒的詳細解釋
遢伎兒的解釋
儇薄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翠仙》:“渠寡福,又蕩無行,輕薄之心,還易翻覆。兒不能為遢伎兒作婦!” 何垠 注:“遢,不謹也。伎,舒緩也。” 馮鎮巒 評:“遢伎兒即儇薄子也。”參見“ 儇薄子 ”。
詞語分解
- 遢的解釋 遢 à 〔邋遢〕見“ 邋”。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伎兒的解釋 指歌舞藝人。《百喻經·伎兒作樂喻》:“譬如伎兒王前作樂,王許千錢,後從王索。”《新唐書·于志甯傳》:“又宮中數聞鼓聲,太樂伎兒輒留不出,往年口敕丁寧,殿下可不思之?” 清 吳偉業 《王郎曲》:“梨園
網絡擴展解釋
“遢伎兒”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懶散、不修邊幅,且帶有輕浮不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拼音:tà jì ér(部分文獻注音為 tā jì ér,可能存在方言或古音差異)。
- 構成解析:
- “遢”指懶散、邋遢;
- “伎兒”原指技藝或才能,此處引申為表面行為。
- 整體含義:形容人言行隨意、不拘小節,甚至顯得輕浮浪蕩。
2.語境與用法
- 該詞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雲翠仙》,原文用“遢伎兒”貶斥品行不端之人。例如:“兒不能為遢伎兒作婦!”(意為“我怎能嫁給這種輕浮之徒!”)。
- 清代學者何垠注解:“遢,不謹也;伎,舒緩也”,強調行為散漫;馮鎮巒則直接解釋為“儇薄子”(即輕佻浮浪之人)。
3.近義與關聯概念
- 儇薄子:輕浮放蕩之人,與“遢伎兒”含義相近。
- 不修邊幅:側重外在邋遢,而“遢伎兒”更含品行批評。
4.現代使用建議
- 該詞屬古語,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于文學分析或曆史語境中。使用時需注意其貶義色彩,避免誤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方言變體,可參考《聊齋志異》相關注釋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遢伎兒》的意思
《遢伎兒》是一種有關行為和态度的詞語,多用于形容人的懶散、邋遢和不修邊幅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遢伎兒》的拆分為:辶(走)+ 兒。
它的筆畫順序為:辶(3畫)+ 兒(2畫)。
來源
《遢伎兒》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紅樓夢》,是曹雪芹創作的清代長篇小說。
繁體
《遢伎兒》的繁體字為「遢伎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遢伎兒」可以寫作「闼技兒」。
例句
1. 他整天遊手好閑,成天都是個遢伎兒。
2. 這個人打扮總是那麼遢伎兒,根本看不出他的身份。
3. 我沒想到他會這麼遢伎兒地穿着出席那個重要的晚宴。
組詞
遢才、遢夫、遢家、遢腳、遢技、文遢、遢裝、遢面、遢床、遢氣等。
近義詞
懶散、邋遢、放縱、疏于整理、不修邊幅。
反義詞
整齊、規整、精心、細緻、一絲不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