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ncere] 诚恳之心
陈见悃诚。——《汉书·王褒传》
至诚;忠诚。 汉 刘向 《九叹·愍命》:“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唐 白居易 《与陈给事书》:“伏愿俯察悃诚,不遗贱小。” 宋 陆游 《光宗册宝贺表》:“徒有悃诚,形於梦想。”《明史·外国传六·浡泥》:“臣愿睹天日之表,少输悃诚。”《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召而询求,俾尽悃诚。”
“悃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悃诚”指至诚、忠诚的心意,强调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常用于表达诚恳的态度或忠实的品质。例如“陈见悃诚”(出自《汉书·王褒传》)。
古代典籍:
近义词:
“诚心诚意”“悃愊无华”等()。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中,强调郑重、深切的诚意。例如在祭祀、外交等庄重场合,可用“敬献悃诚”表达虔敬之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九叹》等文献。
悃诚(kǔn chéng)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汉字词语,代表着真挚和坦率的情感表达。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心灵真诚地表达、展示感情。
悃(kǔn)是悃诚的单字,它由心部和困部两个部首组成,边笔画数为9划。
诚(chéng)是悃诚的第二个字,它由言部和成部两个部首组成,边笔画数为6划。
悃诚使用简化字写成,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说文解字》中的一个文字“謦”,意思是诚恳。在繁体字中,悃诚写作「悃誠」。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悃诚的字形有所不同。心部的写法十分简洁,像一个正方形。而言部则是由两个互相垂直、呈现出角度的直线构成的。
1. 他对朋友的悃诚谈话让人感到他真诚的情感。
2. 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保持悃诚是非常难得的品质。
组词:悃悢(kǔn liǎng)、悃然(kǔn rán)、悃勤(kǔn qín)
近义词:真挚、真诚、坦率、忠诚
反义词:虚伪、假意、欺瞒、不诚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