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心。《韓非子·大體》:“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 宋 曾鞏 《仁壽縣太君吳氏墓志銘》:“其自奉養,未嘗擇衣食,其視世俗之好,無足累心者。”
“累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心力過度消耗,常形容因長期壓力或負擔導緻的精神疲憊狀态。例如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的持續壓力使人感到難以放松。
古文用法
最早見于《韓非子·大體》:“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意為不讓智謀過度消耗心神。宋代曾鞏的墓志銘中也有“世俗之好,無足累心”的描述,強調不被外物牽累。
現代延伸
除字面意義的“勞心”外,更側重描述心理層面的倦怠感,如三國嵇康《養生論》提到“外物以累心不存”,指外界事物對心神的消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差異,可參考《韓非子》《嵇康集》等文獻,或查閱(滬江詞典)、(查字典)等來源。
《累心》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心靈疲憊、心力交瘁。表示由于長時間的繁重工作、生活負擔或困擾而導緻心理疲勞和精神憔悴。
《累心》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糸”和“心”兩個部首。其中,“糸”部首表示絲繩類的東西,筆畫為3;“心”部首表示心髒或心理狀态,筆畫為4。
《累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詩詞中,最早見于《唐詩選》。在繁體字中,累心的寫法為「纍心」。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累心還有一種寫法,稱為「纇」,表示相似的含義。
1. 他連續幾天加班加點,累心累得整個人都精疲力盡。
2. 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壓力讓她累心不已。
3. 長期的疾病使他的父親身體虛弱,心力交瘁。
心疲力竭、心力交瘁、身心俱疲、精力耗盡
疲勞不堪、心力憔悴、筋疲力盡、累及心身
精神煥發、滿懷信心、精神飽滿、充滿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