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薪的意思、後薪的詳細解釋
後薪的解釋
漢 汲黯 為九卿, 公孫弘 、 張湯 為小吏,後 弘 、 湯 與 黯 同列,又尊用過之。 黯 因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事見《史記·汲鄭列傳》。後因以“後薪”比喻得寵而後來居上的人。 南朝 梁 劉孝威 《怨詩》:“後薪隨復積,前魚誰更憐。” 唐 駱賓王 《春日離長安客中言懷》詩:“談器非先木,圖榮異後薪。”
詞語分解
- 後的解釋 後 (③後⑥後) ò 上古稱君主:商之先後(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後。太後。 指空間在背面,反面的,與“前”相對:後窗戶。後面。後學。後綴。後進。 時間較晚,與“先”相對:日後。後福。後期。 指次序
- 薪的解釋 薪 ī 柴火:薪蘇(打柴割草)。薪盡火傳(俷 )(柴火燒完,又引燃了後一根柴,火永遠不滅。原指人形骸有盡而精神未死,後亦用以喻思想學問、技藝代代相傳)。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後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語境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1.典故來源與核心含義
- 出處:源自《史記·汲鄭列傳》。漢代官員汲黯曾對漢武帝說:“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他以“堆積柴火時新柴壓舊柴”比喻人才晉升中資曆淺者反居高位,表達對公孫弘、張湯等後輩超越自己的不滿。
- 引申義:後因以“後薪”代指得寵而後來居上的人,帶有一定諷刺或感慨意味。
2.文學引用與擴展
- 南朝梁劉孝威《怨詩》中“後薪隨複積”,唐代駱賓王《春日離長安客中言懷》中“圖榮異後薪”,均借“後薪”暗喻官場或人際中的地位更疊,強調新舊交替的必然性。
補充說明
-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事後報酬”的含義,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後酬”等詞的誤植。建議以曆史典故和詩文用例為準。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史記》原文或相關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薪的意思
後薪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延遲支付的薪資。當一個人的工資沒有按時支付,而是在預定的日期後支付時,可以稱之為後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薪的部首是⻏(犭),總共5個筆畫。
來源
後薪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後”和“薪”兩個字組成的。後指的是延遲、晚于、遲到等含義,薪則表示工資或報酬。
繁體
後薪的繁體字為「後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後薪的古代寫法為「後薪」。
例句
1. 由于公司財務問題,他的工資一直拖欠,每次都是拖到月底才發放後薪。
2. 工人們正在進行抗議,要求按時支付工資,不再接受後薪。
組詞
後薪不常用于組詞,但可以與一些相關的詞語進行搭配,如後薪支付、後薪制度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拖欠工資、延遲薪資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按時支付工資、提前發放薪資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