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行神之一。《禮記·王制》“天子将出,類乎上帝” 孔穎達 疏引 庾蔚之 曰:“五行各有德,故謂五德之帝。木神仁,金神義,火神禮,水神知,土神信。” 宋 丘光庭 《兼明書·五行神》:“木神曰 勾芒 ,火神曰 祝融 ,土神曰 後土 ,金神曰 蓐收 ,水神曰 玄冥 。土神獨稱後者,後,君也,位居中,統領四行,故稱君也。” 清 唐甄 《潛書·抑尊》:“人君之尊,其猶土神乎!”
(2).土地神。《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毋發令而待,以妨 神農 之事也” 漢 鄭玄 注:“土神稱曰神農者,以其主於稼穡。” 漢 王充 《論衡·解除》:“世間繕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作畢,解謝土神,名曰解土。”《宋書·明帝紀》:“宮内禁忌尤甚,移床治壁,必先祭土神。”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南宋高宗遺事》:“王易服南奔,自泥馬渡 江 後,到處有土神保護。”
(3).土怪。《廣雅·釋天》:“土神謂之羵羊。”參見“ 羵羊 ”、“ 土怪 ”。
“土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解釋:
土神是五行神中的土德代表,對應“信”德,具有統領四方的地位。《禮記·王制》孔穎達疏引庾蔚之注提到:“土神信,位居中,統領四行,故稱君也。”。宋代丘光庭《兼明書》進一步明确五行神名稱:木神勾芒、火神祝融、土神後土、金神蓐收、水神玄冥。
作為農耕社會的保護神,土神被視為主宰土地、農業的神靈:
少數文獻将土神解釋為土中的精怪,如《廣雅·釋天》提到“土神謂之羵羊”,但此含義使用較少,多與民間志怪傳說相關。
補充說明:土神在五行體系中被賦予“信”的倫理屬性,而在實際信仰中更貼近土地神的實用功能,兩者在文獻中常有融合。如需更詳細文獻考據,可參考《禮記》《論衡》等古籍原文。
《土神》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土”和“神”。它指的是被視為土地之神的神靈。
“土”字的部首是“土”,它的古字形像是一塊土地。它的總筆畫數為3。
“神”字的部首是“礻”,它的古字形是一個人在祭祀。它的總筆畫數為9。
《土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華文明古代的祭祀信仰中。人們在農耕社會中對土地的重視和感恩,使得土地在人們心中有着神性的象征。
《土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土神」。
在古代,中文的寫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土神》一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土神》可能以象形的形式來表示,其中的“土”字可能會更像實際的土地形狀,而“神”字的風格可能會更加古樸。
1. 農民們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儀式,祈求土神保佑莊稼豐收。
2. 這座村莊的土神廟是當地居民信仰和敬仰的地方。
神明、土地、農耕、祭祀、信仰
土地神、土地之神、土地神靈、農神
水神、火神、山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