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濡翰的意思、濡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濡翰的解釋

謂蘸筆書寫或繪畫。 漢 劉桢 《贈五官中郎将》詩之三:“終夜不遑寐,叙意於濡翰。” 晉 陸機 《文賦》:“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 唐 李鹹用 《謝友生遺端溪硯瓦》詩:“尋常濡翰次,恨不到 端溪 。” 唐 皇甫冉 《酬包評事壁畫山水見寄》詩:“濡翰生新興,羣峯忽眼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濡翰

“濡翰”為古漢語複合詞,由“濡”(沾濕、浸潤)與“翰”(原指鳥羽,後引申為毛筆)組合而成,本義指用毛筆蘸墨的動作,後擴展為執筆書寫或創作詩文的代稱。其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字義解析

    • 《說文解字》釋為“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漯”,本義與水相關,引申為“沾濕”“浸潤”。
    • 如《詩經·邶風》中“濟盈不濡軌”,即取“沾濕”之意。
    •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清刻本)。
    • 《說文解字》載:“翰,天雞赤羽也”,本指錦雞的赤色羽毛。因古代以禽羽制筆,故“翰”代指毛筆,後衍生為“文辭”“書信”之義。
    • 如《文選·曹丕〈與吳質書〉》中“揮翰墨以奮藻”,即以“翰”指代筆墨。
    • 來源:《說文解字》卷四(中華書局影印本)。
  1. 複合義“濡翰”

    • 結合二者,指毛筆蘸墨的動作,強調書寫前的準備,後成為文學創作的雅稱。
    • 如《文心雕龍·神思》雲:“濡翰而揮,瀝辭以獻”,喻指傾注心血于筆墨。
    • 來源:劉勰《文心雕龍》(周振甫注本)。

二、典籍用例

  1. 魏晉南北朝文獻

    • 陸機《文賦》:“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其中“含毫”與“濡翰”意近,均指執筆凝思之态。
    • 來源:蕭統《文選》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2. 唐代詩文

    • 李白《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濡翰生新興,群賢忽崇替”,以“濡翰”喻文思湧動。
    • 來源:《李太白全集》卷十九(王琦注本)。

三、文化意涵

“濡翰”不僅為動作描寫,更承載文人以筆墨抒懷的象征:


四、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濡翰”為“謂蘸筆書寫或繪畫”,引《晉書·文苑傳》例證。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注“翰”為“筆,毛筆”,“濡翰”即“以筆蘸墨”。


“濡翰”凝練了古代文人的書寫儀式與創作精神,其釋義紮根于字源演變與經典文獻,是漢語雅言傳統的生動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濡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字面解釋:指蘸濕毛筆進行書寫或繪畫的動作。其中“濡”意為潤濕,“翰”指毛筆或文字。例如,晉代陸機在《文賦》中寫道“終流離於濡翰”,即描述執筆書寫的過程。

二、引申含義(成語用法)

形容書法意境:作為成語時,特指書法墨迹柔和灑脫、意境深遠,常用于贊美優秀的書法作品。據傳這一用法與王羲之的典故相關:他在書寫時,鵝翅意外觸墨,使墨迹呈現自然流暢之美,後人遂以“濡翰”形容高妙的書法技藝。

使用場景

  1. 文學描述:用于詩文中指代書寫行為,如唐代皇甫冉詩句“濡翰生新興”。
  2. 藝術評價:在書法鑒賞中,稱贊作品筆法飄逸、富有神韻。

補充說明

需注意該詞與取名相關的引申義(如“堅強勇敢”)屬于現代擴展用法,與原始含義關聯較弱。

别人正在浏覽...

愛憐熚熚剝剝侈榮丹羽點易東方彙理與蘇伊士銀行東南極洲東歪西倒樊蠻飛架趕船貴卿海捕還檄還直寒色豪制橫涕懷恨黃歌昏醉僭度佳釀稽參擊觸戒詩進德修業近正巨幅矩臬剌八立名履傾模寫年代匿迹牛吃蟹女歧配墬剖陳葡糖趨時三秀善氣勝敗兵家之常時世妝水平線屬餍四更阗溢投死團窠錦巍廓污俗享牛纖纖小奚奴蝦什螞細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