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anzai;long live]∶千秋萬代,永遠存在(祝頌的話)
皆呼萬歲。——《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民稱萬歲。——《戰國策·齊策四》
(2) [Your Majesty;emperor]∶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稱謂
(1).萬年;萬代。《莊子·齊物論》:“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史記·田叔列傳》:“故 範蠡 之去 越 ,辭不受官位,名傳後世,萬歲不忘,豈可及哉!” 唐 杜甫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萬歲持之護天子,得君亂絲與君理。”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杜少陵詩》:“﹝ 少陵 ﹞似已預識二人之必傳千秋萬歲者。”
(2).祝頌之詞。意為千秋萬世,永遠存在。《戰國策·齊策四》:“﹝ 馮諼 ﹞驅而之 薛 ,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徧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宋 蘇轼 《九馬圖贊》:“牧者萬歲,繪者惟 霸 , 甫 為作誦,偉哉九馬。” 清 趙翼 《陔馀叢考·萬歲》:“葢古人飲酒必上壽稱慶曰萬歲,其始上下通用為慶賀之詞,猶俗所雲萬福萬幸之類耳。因殿陛之間用之,後乃遂為至尊之專稱,而民間口語相沿未改,故 唐 末猶有以為慶賀者,久之遂莫敢用也。” 毛6*澤6*東 《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我們的偉大的祖國萬歲!”
(3).封建時代臣民對皇帝的專稱。京劇《楊門女将》第三場:“快請萬歲早臨朝。”
(4).帝王死之諱稱。《戰國策·楚策一》:“﹝ 楚王 ﹞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遊也。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樂此矣?’”《史記·高祖本紀》:“吾雖都 關中 ,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 沛 。”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匡贊》:“安有陛下萬歲之後, 魏王 持國執權,為天子而肯殺其愛子,傳國 晉王 者乎?”《金6*瓶6*梅詞話》第一回:“夫人哭曰:‘陛下萬歲後,妾母子何所托?’”
(5). 漢 宮殿名。《三輔黃圖·未央宮》:“又有殿閣三十有二,有 壽成 、 萬歲 ……等殿。”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萬歲漢語 快速查詢。
“萬歲”一詞的含義及演變如下:
“萬歲”最初表示永恒存在的祝願,常用于慶賀場合。戰國時期,民衆在慶祝或表達喜悅時會高呼“萬歲”,如《戰國策》記載馮谖燒債券後“民稱萬歲”。此時它并非君主專屬,而是上下通用的祝福語。
當代多用于表達強烈贊賞或祝願,如“人民萬歲”。近義詞包括“永遠”“萬代”,反義詞為“短命”。
說明: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詞語演變及現代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戰國策》《陔馀叢考》等史料來源。
萬歲(wànsuì),是一個表示祝賀或慶祝的詞語,用于表達對事物圓滿、順利發展的美好祝願和贊美。它的使用範圍廣泛,可以用于表達對國家、領導人、長壽、慶典等各種場合的祝賀。
萬歲的拆分部首為「㚒」,筆畫數為十五畫。
萬歲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宋代。它的意義與古代的拜神儀式和壽誕慶賀活動有關,在那個時候,人們通過高呼「萬歲」來表示對君王或神明的敬意、慶祝和祈福。
繁體字中,「萬」的寫法為「萬」,「歲」的寫法為「歲」。
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比現代簡化字複雜,萬歲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萬歲」。
1. 在國慶節的慶典上,人們高呼「萬歲」,表達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祝願。
2. 在祖父的一百歲壽辰上,我們齊聲高呼「萬歲」,祝福他健康長壽。
1. 萬戶 - 表示千家萬戶,形容人數衆多。
2. 千秋萬世 - 形容事物永存或留傳千秋,表示長久。
3. 萬念俱灰 - 形容心情極度失望,沒有一絲希望。
4. 千萬 - 形容數量衆多,提醒十分重要。
萬壽無疆、萬福無疆、百歲無疆
萬念俱灰、萬劫不複、萬事大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