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盡鐘鳴的意思、漏盡鐘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盡鐘鳴的解釋

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馬穉暨妻張氏墓志》:“漏盡鐘鳴,箭馳風迫。”亦作“ 漏盡鐘鳴 ”。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正月》:“臣漏盡鐘鳴,猶僕僕不敢乞身以退者,非貪冒也,實為二聖蒙塵北狩。” 明 汪道昆 《五湖遊》:“這詞雖是俚語,分明説那漏盡鐘鳴、行者不止,乃是自取其禍。”《孤兒記》第四章:“老人漏盡鐘鳴,旦夕就木,又安能長為汝伴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漏盡鐘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òu jìn zhōng mí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指“漏刻已盡,鐘聲響起”,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常用于形容年老力衰或臨終時刻。部分文獻(如)提到它也可引申為“事情發展到最後關頭才暴露問題”,但此解釋在其他高權威資料中較少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出處與用法

  1.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馬稚暨妻張氏墓志》中的“漏盡鐘鳴,箭馳風迫”,宋代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及明代汪道昆的作品中也有引用。
  2.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生命的自然終結,如“年過七十而居位,譬猶鐘鳴漏盡夜行不休”(《三國志·魏志·田豫傳》)。

近義詞與結構


擴展知識

需注意“漏盡鐘鳴”與“鐘鳴漏盡”的細微差别: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漏盡鐘鳴

漏盡鐘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時間已經過去了,事情已經結束了。它的拆分部首是水旁的“氵”和眼旁的“目”,它的筆畫數是17畫。

漏盡鐘鳴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注疏文中,其中出現了類似于“漏盡鐘鳴,事過境遷”這樣的表述。在古代,人們使用水漏(透水漏器)來計算時間,而鐘聲則表示時間的開始或結束。因此,漏盡鐘鳴這個成語意味着時間已經過去了,事情已經結束了。

在繁體字中,漏盡鐘鳴的寫法為「漏盡鐘鳴」。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完」這個字在古文字體中的寫法是「»」。不過雖然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是它們的意義并沒有改變。

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時間的消逝和事情的結束。例如:考試時間一到,漏盡鐘鳴,考生們開始交卷。

一些與漏盡鐘鳴相關的詞彙包括:秋水共長天一色、落幕、終于結束等。

漏盡鐘鳴的近義詞有: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等。反義詞有:時鐘初鳴、事情未結束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