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盡鐘鳴的意思、漏盡鐘鳴的詳細解釋
漏盡鐘鳴的解釋
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馬穉暨妻張氏墓志》:“漏盡鐘鳴,箭馳風迫。”亦作“ 漏盡鐘鳴 ”。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二年正月》:“臣漏盡鐘鳴,猶僕僕不敢乞身以退者,非貪冒也,實為二聖蒙塵北狩。” 明 汪道昆 《五湖遊》:“這詞雖是俚語,分明説那漏盡鐘鳴、行者不止,乃是自取其禍。”《孤兒記》第四章:“老人漏盡鐘鳴,旦夕就木,又安能長為汝伴者。”
詞語分解
- 漏盡的解釋 .刻漏已盡。謂夜深或天将曉。 漢 蔡邕 《獨斷》卷下:“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鐘鳴則息也。”《資治通鑒·漢元帝建昭二年》:“恐後漏盡宮門閉,請使詔吏開門。” 清 方苞 《弟椒塗墓志銘》:“吾父
- 鳴的解釋 鳴 (鳴) í 鳥獸或昆蟲叫:鳴啭。鳴唱。鳴叫。鳴禽。鳥鳴。 發出聲音,使發出聲音:鳴響。鳴奏。孤掌難鳴。 聲明,發表意見、情感:鳴謝。鳴冤。百家争鳴。 聞名,著稱:“以文鳴江東”。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漏盡鐘鳴"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述:
一、字面釋義與核心含義
- 漏盡: 指古代計時器"漏壺"中的水即将滴盡。漏壺通過水滴計量時間,"漏盡"象征夜晚即将結束。
- 鐘鳴: 指寺廟或鐘樓在清晨敲響的報時鐘聲。鐘聲響起,宣告新的一天開始,也常被視為夜晚的終結信號。
- 整體本義: 成語描繪的是夜晚将盡、黎明将至的特定時刻景象,即漏壺水幹、晨鐘敲響之時。
二、比喻義與引申義
- 生命或事物的終點: 這是最核心的比喻義。"漏盡"象征生命之水的枯竭或氣數将盡,"鐘鳴"則如同喪鐘或生命終結的宣告。因此,"漏盡鐘鳴"常用來比喻人的壽命将盡,行将就木。
- 衰亡、終結的征兆: 引申用于形容某個時代、王朝、事業或勢力已經走到盡頭,瀕臨衰亡或崩潰的狀态。
- 緊迫感與警示: 該時刻本身具有強烈的轉換意味,故有時也隱含着時間緊迫、大限将至的警示含義。
三、用法與語境
- 書面語色彩濃厚: 該成語多見于古典文學、曆史文獻或較為正式的書面語中,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
- 描述衰亡與終結: 主要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無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結束的狀态,帶有悲涼、無奈或宿命的色彩。
- 示例:
- 形容人:"老先生已是漏盡鐘鳴,醫生囑咐家人早做準備。" (意指老人生命垂危)
- 形容王朝/時代:"彼時,帝國積弊已深,外患不斷,實乃漏盡鐘鳴之兆。" (意指王朝瀕臨滅亡)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對"漏盡鐘鳴"的詞條釋義清晰,包含本義及比喻義,是權威的漢語工具書。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側重古代詞彙的釋義與用法,對理解該成語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重要參考價值。
說明: 由于《漢語大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主要為實體出版物或需訂閱的數據庫資源,其完整線上公開鍊接通常難以直接提供。以上标注的來源、即指代這兩部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漏盡鐘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òu jìn zhōng mí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指“漏刻已盡,鐘聲響起”,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常用于形容年老力衰或臨終時刻。部分文獻(如)提到它也可引申為“事情發展到最後關頭才暴露問題”,但此解釋在其他高權威資料中較少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出處與用法
- 古代文獻:最早見于《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馬稚暨妻張氏墓志》中的“漏盡鐘鳴,箭馳風迫”,宋代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及明代汪道昆的作品中也有引用。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生命的自然終結,如“年過七十而居位,譬猶鐘鳴漏盡夜行不休”(《三國志·魏志·田豫傳》)。
近義詞與結構
- 近義詞:鐘鳴漏盡、風燭殘年。
- 結構:聯合式成語,四字結構,繁體為“漏儘鐘鳴”。
- 用法:作謂語、定語或賓語,例如:“臣漏盡鐘鳴,猶僕僕不敢乞身以退”。
擴展知識
需注意“漏盡鐘鳴”與“鐘鳴漏盡”的細微差别:
- 鐘鳴漏盡:更側重“深夜”或“暮年”,如“鐘鳴漏盡行未已”(清代錢謙益詩)。
- 漏盡鐘鳴:直接強調生命終結,如墓志銘中的比喻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戎八驺饞渴枨觸厝顔帶攜動使獨清諷詠分劑分境伏藏凫花負羇改柯易節概算肱髀歸奉歸還過化海東青迦維羅衛唧哩咕噜鏡誡金鷄納霜積思廣益極相思俊茂坎侯漆擴大蘭舟零零星星六尺之讬鬧叢叢旁視平準劈腰搶風清秀入相慎産沈亘神曲設廳史籍施手使驿手泐黍離麥秀黍肫天麟天畔擿抉晚節斡轉五朵雲谺坼宵熸寫雇隙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