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擾民的意思、擾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擾民的解釋

(1).馴服百姓。語本《周禮·天官·太宰》:“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擾萬民。” 宋 王安石 《原教》:“善教者浹于民心,而耳目無聞焉,以道擾民者也。” 嚴複 《<原富>按語》:“此豈立治擾民者之所前知者耶!”

(2).侵擾百姓。《清史稿·鎮國将軍6*品級巴思哈傳》:“追議在 永昌 縱兵擾民,降鎮國将軍6*品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擾民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擾民”指對民衆正常生活、工作或學習造成幹擾的行為,通常與噪聲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法律定義

根據《噪聲污染防治法》,擾民需滿足兩個條件:

  1. 噪聲排放超标: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标準;
  2. 實際幹擾後果:影響他人正常生活、工作或學習。

二、時間與分貝标準

  1. 夜間時段:通常為22:00至次日6:00(部分城市可能調整);
  2. 分貝限制:不同區域标準不同,例如居民區夜間不得超過50分貝。

三、常見類型與處理

  1. 噪聲來源:包括施工、交通、娛樂活動等;
  2. 維權方式:可向公安機關舉報,首次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500元罰款。

四、詞語演變

原指“馴服百姓”(《周禮》),後演變為“侵擾民衆利益”,現代多用于噪聲場景。

提示:若遇擾民問題,建議優先協商,無效時可依據法律途徑解決。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擾民

《擾民》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指的是行為或事件對他人的平靜、安甯造成幹擾或影響。它可以用于形容各種不受歡迎的行為或事件,例如嘈雜的聲音、不禮貌的行為、吵鬧的人群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擾民》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手部和心部。它的筆畫數為9個。

來源

《擾民》一詞在古代漢語中并不存在,它是現代漢語的新詞彙。它的來源主要是從“擾亂************”、“幹擾他人生活”等含義中衍生出來的。

繁體

繁體字中,《擾民》的寫法為「擾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相應于《擾民》這個詞的含義可以用一些表達方式來代替。比如使用“擾亂秩序”、“紛擾人心”等詞彙來表達類似的意思。

例句

1. 這些無禮的嘈雜聲擾民已經持續了好幾個小時。

2. 這個酒吧的音樂聲太大了,對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擾民。

組詞

影響擾民、噪音擾民、無理擾民、喧鬧擾民等。

近義詞

妨礙、幹擾、打擾、騷擾。

反義詞

安甯、甯靜、寂靜、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