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椒蘭的意思、椒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椒蘭的解釋

(1).椒與蘭。皆芳香之物,故以并稱。《荀子·禮論》:“芻豢稻粱,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 唐 杜牧 《阿房宮賦》:“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明 徐元 《八義記·宣子見主》:“珠圍翠繞,椒蘭噴衣。” 清 方文 《石臼訪韓元長》詩:“芳烈椒蘭氣,蒼寒栝栢姿。”

(2).比喻美好。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聞爾鼙鼓之音,懷爾椒蘭之德。”

(3).喻美好賢德者。《舊唐書·列女傳序》:“末代風靡,貞行寂寥,聊播椒蘭,以貽閨壼,彤管之職,幸無忽焉。”

(4).後妃居住處。亦代指後妃。 明 葉子奇 《草木子·談薮》:“ 宋 宮人 王昭儀 ,名 惠清 ,字 沖華 ,丙子北行,題驛中有《滿江紅》詞雲‘……名播椒蘭妃後裡,歡承笑語君王側。’”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土工》:“至拱事椒蘭,籍名粉黛,不可勝紀矣。”

(5).指 楚 大夫 子椒 和 楚懷王 少弟 司馬 子蘭 。二人均為佞人。《楚辭·離騷》:“覽 椒 蘭 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蘺。” 王逸 注:“言觀 子椒 、 子蘭 變節若此。” 南朝 宋 顔延之 《祭屈原文》:“謀折 儀 尚 ,貞蔑 椒 蘭 。”後因以指佞人。 唐 韓愈 《陪杜侍禦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因獻楊常侍》詩:“ 椒蘭 争妬忌, 絳 灌 共讒諂。”按,後世學者或以 王逸 注為非。參閱 遊國恩 《離騷纂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椒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椒”與“蘭”兩種香草植物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闡釋:

一、植物本義

  1. 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呈紅色,氣味芳香辛辣,古代用作香料、祭祀供品及驅邪之物。《說文解字》釋:“椒,茮也”,其香氣濃烈,象征高潔。

  2. 多指澤蘭(Eupatorium fortunei)或佩蘭,菊科草本植物,葉片含清香,古人佩帶或沐浴以潔身。《本草綱目》載:“蘭草,氣味辛、平……利水道,殺蠱毒”,被視為君子之德的象征。

二、文化引申義

  1. 賢德之士的喻稱

    因椒、蘭均為芳香之物,先秦文獻中常以“椒蘭”比喻品德高尚的賢者。如《楚辭·離騷》以“椒蘭其芳”暗喻忠貞之士,後世沿用此象征意義。

  2. 後妃居所的代稱

    漢代宮廷以椒和泥塗壁(稱“椒房”)為皇後居所,蘭草則用于熏香,故“椒蘭”亦借指後妃或貴族女性。《漢書·車千秋傳》顔師古注:“椒房,殿名,皇後所居也”。

  3. 祭祀與禮制符號

    古代祭祀常焚椒、蘭以通神明,《禮記》載“椒蘭芬苾,所以降神”,體現其在禮儀文化中的神聖性。

三、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中,“椒蘭”一詞主要用于文學仿古語境,保留其象征高潔品格或典雅氣息的修辭功能,如“椒蘭之室”形容德行芬芳的環境。

結論

“椒蘭”從具體植物升華為文化符號,承載着中國古代對美德、尊貴與潔淨的精神追求,其雙重語義在典籍中交相輝映,成為漢語獨特的文化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椒蘭”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o lán,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字面意義

指椒(如花椒、胡椒)與蘭(如蘭花、蘭草)兩種芳香植物,常并稱以形容香氣濃郁。例如《荀子·禮論》提到“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強調其養鼻的芳香特性。


二、比喻意義

  1. 美好品德與賢德之人
    如唐代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中“懷爾椒蘭之德”,比喻人的德行如椒蘭般高潔。
  2. 事物品質出衆
    如“芬若椒蘭”形容香氣或氣質優雅,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贊美。

三、曆史典故中的負面形象

特指楚國大夫子椒 和楚懷王之弟司馬子蘭,二人因谄媚誤國被後世視為佞人代表。


四、代指後妃

古代文獻中,“椒蘭”亦代指後妃居所或後妃本人,如《舊唐書》用“聊播椒蘭,以贻閨壸”暗喻宮廷女性。


常見用法示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敗興而歸邊最不釘點兒彩排察議蛏乾蚩庸蟲镌鼠齧大拱打卦打油詩遞化東牆處子犯齋翻盞法緣分崩腐骨攻鈔攻戰關門大吉行行蛇蚓何水部合宜紅藤隳名囫囵個兒貨物巾子窘色局操決勝戰車鞠弭坎壇理喻鸬鷀旅幕迷弄密思墨丸内慧愆佚丘山之功榷場局認賊爲父融達榮顧廈房饍宰室韋稅産樹介說起曹操,曹操就到四譯館王所蚊力餡兒餅縣市顯尊洩洩沓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