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襒裾的意思、襒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襒裾的解釋

謂用衣裾撣拂,以示恭敬。語出《後漢書·趙岐傳》:“ 岐 常鄙之,不與 融 相見” 李賢 注引 晉 摯虞 《三輔決錄注》:“﹝ 趙岐 ﹞與其友書曰:‘ 馬季長 雖有名當世,而不持士節,三輔高士未曾以衣裾襒其門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襒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ié jū,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核心
    指用衣襟(裾)撣拂,以表達恭敬的态度。這一動作在古代禮儀中可能用于表示對他人或場合的尊重。

  2. 語源背景
    源自《後漢書·趙岐傳》的注釋文獻《三輔決錄注》,其中提到趙岐批評馬融(字季長)雖有名望但“不持士節”,三輔地區的高潔之士“未曾以衣裾襒其門”,暗指不願以恭敬姿态與之交往。


結構解析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馬牛襟裾”“絕裾而去”),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擴展學習。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襒裾》(biē jū) 這個詞是用來形容衣袖或裙擺下擺邊沿的寬度與衣服本身的款式不一緻,造成飄擺或皺褶的現象。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衣服"部首""和"裙子"部首"衣",共有11畫。它來源于古時候對衣物的描述和贊美,形容寬度不規則但飄逸的擺動效果。在繁體寫法中,它的字形稍有變化,裙子部首"衣"寫成"衣"的繁體形式,其餘部分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發展了許多種不同的字體形式。雖然我不清楚具體的古時候寫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襒裾》這個詞的基本字形是衍生自古代漢字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她穿着那件長袍,襒裾飄逸,顯得優雅動人。 與《襒裾》相關的組詞包括:衣襬、裙襬、擺裾等。 近義詞可以是:飄逸、搖曳等。 反義詞可以是:整齊、平直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