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治的意思、外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治的解釋

(1).指政事,國事,與“内職”相對。《禮記·昏義》:“天子聽外治,後聽内職。”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義法》:“外治推恩以廣施,寬制以容衆。”《續資治通鑒·宋甯宗慶元四年》:“望陛下遵用 仁宗 、 高宗 故事,令侍講之臣,仰稽《三朝寳訓》所舉外治數條,詳悉講明,以備觀覽。”

(2).中醫學名詞。如外科手術、針灸、推拿及藥物熏、熨、敷、貼等法均屬外治。與“内治”相對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外治”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中醫學和古代政治兩個層面的解釋:

一、中醫學中的外治法

外治法是中醫臨床治療手段之一,指通過藥物、器械或物理方法直接作用于體表或孔竅(如眼、耳、皮膚等)的療法,與内服藥物的“内治法”相對應。其核心原理為《理瀹骈文》所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内治之藥”,強調通過局部吸收或刺激調節整體機能。

常見類型與操作:

  1. 藥物外治

    • 劑型:膏藥(如雲南白藥膏)、散劑、洗劑、栓劑等。
    • 方法:敷貼、熏洗、滴藥(如眼藥水)、藥撚(用于瘡口)等。
  2. 器械或物理療法

    • 針灸、拔罐、推拿、刮痧等非藥物療法;
    • 眼科手術如鈎割、熨烙等特殊器械操作。

二、古代政治語境中的外治

此含義源自《禮記·昏義》:“天子聽外治,後聽内職”,指帝王處理國家政務,與皇後掌管的宮内事務(“内職”)相對。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進一步引申為“推恩廣施”的治國策略。

三、現代應用特點

中醫外治法因“直達病所”的優勢,廣泛應用于皮膚病、骨科疼痛、眼疾等領域。例如眼科通過滴眼藥水、塗藥膏等方式直接治療結膜炎、白内障等病症。現代醫學也借鑒其理念,發展出透皮給藥技術。

參考資料:以上内容綜合自中醫經典文獻及臨床實踐(主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治的意思

外治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通過外部手段來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治療方式主要通過外敷、按摩、針灸等手法進行,不涉及内部藥物的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外治的部首是⺈,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外治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的《南華經·應帝王問》中,意為通過外部治療來調理身體。繁體字為「外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外治」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使用的是繁體字和古代字體。例如,外可以寫作夭,治可以寫作駸。但在現代漢字書寫中,已經統一為「外治」這個寫法。

例句

1. 醫生給他開了一些外治藥膏,幫助他緩解肌肉疼痛。

2. 中醫師利用外治手法,幫助患者緩解關節炎的症狀。

組詞

外科、外傷、外用、治療

近義詞

外科手術、外用藥

反義詞

内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