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治的意思、外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治的解釋

(1).指政事,國事,與“内職”相對。《禮記·昏義》:“天子聽外治,後聽内職。”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義法》:“外治推恩以廣施,寬制以容衆。”《續資治通鑒·宋甯宗慶元四年》:“望陛下遵用 仁宗 、 高宗 故事,令侍講之臣,仰稽《三朝寳訓》所舉外治數條,詳悉講明,以備觀覽。”

(2).中醫學名詞。如外科手術、針灸、推拿及藥物熏、熨、敷、貼等法均屬外治。與“内治”相對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治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維度:

一、基礎釋義

外治(wài zhì)作為動詞,指通過外部手段進行治療或管理。該詞由“外”(外部)與“治”(治理、治療)組合而成,強調從表面或體表介入的幹預方式。

二、擴展釋義與專業領域應用

  1. 醫學領域(中醫)

    外治指運用藥物敷貼、熏洗、針灸、推拿等體表療法治療疾病,與“内治”(口服藥物)相對。例如,《黃帝内經》提出“内病外治”理論,通過刺激經絡調節髒腑功能。

    來源:《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2. 政治與管理領域

    在古籍中,“外治”可指處理外部事務或地方治理。如《禮記·大學》載“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其中“治”涵蓋内外治理之道。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醫名詞術語精華辭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漢語大詞典官網(注:此為詞典官網,釋義可線上查詢)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醫學釋義側重中醫外治法,政治釋義多見于古籍。引用來源為公認出版物及專業詞典平台,确保内容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外治”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中醫學和古代政治兩個層面的解釋:

一、中醫學中的外治法

外治法是中醫臨床治療手段之一,指通過藥物、器械或物理方法直接作用于體表或孔竅(如眼、耳、皮膚等)的療法,與内服藥物的“内治法”相對應。其核心原理為《理瀹骈文》所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内治之藥”,強調通過局部吸收或刺激調節整體機能。

常見類型與操作:

  1. 藥物外治

    • 劑型:膏藥(如雲南白藥膏)、散劑、洗劑、栓劑等。
    • 方法:敷貼、熏洗、滴藥(如眼藥水)、藥撚(用于瘡口)等。
  2. 器械或物理療法

    • 針灸、拔罐、推拿、刮痧等非藥物療法;
    • 眼科手術如鈎割、熨烙等特殊器械操作。

二、古代政治語境中的外治

此含義源自《禮記·昏義》:“天子聽外治,後聽内職”,指帝王處理國家政務,與皇後掌管的宮内事務(“内職”)相對。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進一步引申為“推恩廣施”的治國策略。

三、現代應用特點

中醫外治法因“直達病所”的優勢,廣泛應用于皮膚病、骨科疼痛、眼疾等領域。例如眼科通過滴眼藥水、塗藥膏等方式直接治療結膜炎、白内障等病症。現代醫學也借鑒其理念,發展出透皮給藥技術。

參考資料:以上内容綜合自中醫經典文獻及臨床實踐(主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疤痕背毀筆畫查字法鄙谏碧澗羹布陳不落俗套不卸拆白謎昌福崇亂催督丹艧打印兒女成行飯飲法燭符甲甘戰謌歡漢陵黃骝揮金如土洄漩假借義驕奢放逸夾心機杼一家橘皮句卒考省覽見兩淚汪汪連泗紙淩躁鹿撞愍惜銆刀飄殘剽奪潑天大禍區娵渠渠上啓食甘寝安授梓刷然睡鄉素舊縧鈎桃夭新婦讨正題銷萬隆會議毋多無所不及五戊鹹潟顯影下鍬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