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据经的意思、据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据经的解释

依据经典。《后汉书·赵典传》:“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輒諮问之。 典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新唐书·郑肃传》:“累擢太常少卿,博士有疑义往咨,必据经条答。”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且无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陈语以相证,恐听者益以骇愕,故凡论説,必据经引传,亦不得已焉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据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据”和“经”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出现在古代汉语和文献中,其含义具有特定的学术和文化背景。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据(據):
    • 本义为“依仗、依靠”,如《说文解字》:“据,杖持也。”引申为“依据、根据”。
    • 在学术语境中,常表示“援引、引用”权威性的典籍或言论作为凭证。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据”字条释义。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在线版)亦提供详细义项:https://www.cp.com.cn/Content/2020/09-17/1434401887.html
  2. 经(經):
    • 本义指织布的纵线,引申为“常道、规范”,特指被尊为典范的儒家经典著作,如《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
    • 泛指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或思想体系。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经”字条释义。《说文解字》:“经,织也。”段玉裁注:“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

二、复合词“据经”释义 “据经”作为一个固定搭配,其核心含义是:

三、用法与语境 “据经”常用于描述以下行为或状态:

  1. 学术论证:在阐释义理、考订名物制度、批驳异说时,引用经典原文作为不可动摇的证据。例如:“其说皆据经立义,不为空言。”(他的学说都依据经典确立观点,不说空话)。
  2. 制定规范:在确立礼仪、法律、制度时,以经典记载为蓝本和准则。例如:“朝廷议礼,必先据经。”(朝廷讨论礼仪,必定首先依据经典)。
  3. 道德实践:指个人行为或治国理政遵循经典所载的伦理纲常和圣贤教诲。

四、典籍例证

总结 “据经”一词,核心在于强调对权威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的尊崇、依赖和引用。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宗经”、“征圣”的思想,即在知识、道德、制度等领域,经典被视为真理的源泉和行为的圭臬。理解和运用该词,需置于古代学术思想与文献传统的背景之中。

网络扩展解释

“据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依据经典,常用于强调引用经典著作或权威文献作为判断、论述的依据。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用法与例句

  1. 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 《后汉书·赵典传》:“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辄谘问之。典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意为赵典依据经典明确回答朝廷疑问,不拐弯抹角。)
    • 《新唐书·郑肃传》:“博士有疑义往咨,必据经条答。”
      (郑肃解答博士疑问时,必引用经典逐条回应。)
  2. 近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在学术讨论或强调权威依据时仍可见,例如:

    • “研究历史需据经考据,避免主观臆断。”

三、相关词汇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经典出处,可参考《后汉书》《新唐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耐阿司匹林白云篇白旐饱经霜雪辨事俵扬哺醊参天两地长法长戟高门常山阵蚩陋螭虬从不大拜大模大样道眼颠搭犯跸风摅奉粟犷锐归轸黑线回逝加码吉吊街渠靓衣绝产钧校剀挚口是心非泪流满面利得力气活妙姿灭国纆牵木店拚捐清郎全局羣情柔声下气如律山崩水竭升瓯十家香顺备顺款说破撕搏讼争推授罔莫文采汙泥浊水小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