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六經。《文選·班固<東都賦>》:“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言焉。” 李善 注:“六籍,六經也。”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十:“如何絶世下,六籍無一親。”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 祖龍 一炬,六籍煙飛,然博士掌故,猶未焚也。” 清 龔自珍 《送夏進士序》:“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訓萬祀矣。”
(2).佛教著作《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诘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號稱禅家六籍。
“六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儒家六部經典著作,即《詩》《書》《易》《禮》《春秋》《樂》。其中《樂》在漢代已失傳,故後世多稱“五經”。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文獻記載,如:
指禅宗推崇的六部佛經,包括《大般若經》《金剛經》《維摩诘經》《楞伽經》《圓覺經》《楞嚴經》。這一說法多見于佛教語境,如《文選注》等文獻中提及禅家六籍的歸類。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對應搜索、4)。
六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六個字形合并而成。下面将為您介紹六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六籍的意思是指人們生活中的六個重要方面或階段。這六個方面包括:衣、食、住、行、育、樂。這個詞語形象地概括了人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和愉悅享受。
六籍的拆分部首為⼥(女)和 ⾝(身),拆⽚中的筆劃數為10畫。
六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路篇》中的一句話:“衣則為人所短、食則為人所樂、住則為人所安、行則為人所愛、育則為人所望、樂則為人所至。”這句話中的六個方面被後人合稱為“六籍”,并形成了這個詞語。
六籍的繁體字為「六輩」,可以看到在繁體字中,字形稍微有一些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記載,六籍的字形寫作「衤飠并育辶」。
1. 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六籍。
2. 在六籍中,食物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3. 六籍是我們追求幸福的基石。
在六籍中,可以根據需要組合成不同的詞語,比如:睡衣、進食、住所、行動、育兒、娛樂等。
六籍的近義詞有:六個環節、六個方面、六個層面。
六籍的反義詞可以是:缺衣、饑餓、無家可歸、無法行動、失去兒女、無法獲得樂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