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路見不平的意思、路見不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路見不平的解釋

見“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路見不平”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遇到不公正或欺壓之事時挺身而出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詳細釋義

  1. 核心意義
    指看到他人遭受不公正對待時,主動采取行動維護正義,而非袖手旁觀。這一行為常與“拔刀相助”連用,構成更完整的表達(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十七回:“俺卻路見不平,直送他到滄州,救了他一命。”
    • 現代作家茅盾在《霜葉紅似二月花》中也引用了該詞,強調“打抱不平”的态度。
  3.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作賓語,用于描述行為動機(例:“他路見不平,出手相助”)。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既可用于褒義(贊揚正義感),也可用于自謙(如“不過路見不平說幾句氣話”)。
  4. 例句參考

    •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體現行動力)
    • “他是個俠客,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描述人物性格)

擴展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水浒傳》或茅盾作品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路見不平

《路見不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當看到不公正的事情發生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該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言”,總共有14個筆畫。

《路見不平》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一書中。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凡事反之,則道不由人”。這句話的意思是當見到不公平的事情時,就要堅決地去反對。後來逐漸演變為今天的成語“路見不平”。

在繁體字中,《路見不平》的寫法為「路見不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小差異。《路見不平》在古代常寫成「路見不平」,其中的「不」表示“不”的意思。

例句:

他是一個正直勇敢的人,總是能夠在路見不平的時候挺身而出。

組詞:無義、義無反顧、悲天憫人

近義詞:見義勇為、仗義執言

反義詞:漠不關心、袖手旁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