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瘏口的意思、瘏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瘏口的解釋

猶苦口。不辭繁勞、反複懇切地說。語本《詩·豳風·鸱鸮》:“予口卒瘏。”原謂口舌勞累緻病。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不辭瘏口,聊貢罪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瘏口(tú kǒu)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過度勞累或疾病導緻的口舌病痛。該詞由“瘏”與“口”兩個語素構成,其中“瘏”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疲勞緻病”,《說文解字》注“瘏,病也”,均指向因勞損引發的病态表現。

從構詞法分析,“瘏口”屬于偏正式合成詞,詞義重心在“瘏”字。古代文獻中可見其具體用例,《詩經·周南·卷耳》有“陟彼砠矣,我馬瘏矣”句,東漢鄭玄箋注“瘏,病也”,印證了該詞與疾病狀态的關聯。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瘏口”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醫學典籍或文學作品,特指因發聲過度、感染等原因引發的口腔疾病。如《中醫喉科綱要》記載“瘏口者,聲嘶咽痛,皆由氣陰兩虛所緻”,體現了其在專業領域的應用價值。

需注意的是,該詞與“荼毒”等近音詞存在語義差異。《辭源》特别标注“瘏口不作荼口”,強調其特指生理病痛而非抽象傷害的語義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瘏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一、單獨拆解字義

二、成語中的含義

在成語“哓音瘏口”(xiāo yīn tú kǒu)中,其含義更具體:

  1. 基本解釋:形容費盡口舌、反複勸說,以緻聲音沙啞、唇舌疲憊的狀态。
  2. 延伸用法:強調因長時間激烈争辯或反複陳述而身心俱疲,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如“他哓音瘏口地勸說,卻無人理會”。

注意差異

需注意另一版本“瘏口哓音”(fú kǒu xiāo yīn)的表述,其含義為“口齒不清、聲音含糊”,但此解釋僅見于部分方言或非權威資料,可能與标準用法存在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拜把兄弟飽啜禀氣渤海琴伯仲之間布饒慘事剗戾趁辦斥地愁憂翠幔代下登廂端慎督诘迩時戹辱峯距附影附聲工倕狗魚國術黑白片兒會鼓火維嘉德斠紬九還技蓺絶冥榼牙料嘴潰逸連住子力勢陸疏妙味徘徊菊旁撓被甲執銳撲速速愆序山子審見慎重使腔師學拾摭霜妍舒眉展眼所有者權益完飾完罅襪桶瓦埴違舍閑者鮮紫小侑兒謝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