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lect]∶抉择;择取
抉摘真假
(2) [expose]∶揭发指摘
抉摘弊害
(1).抉择;择取。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好读古圣人书,探六籍,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摘微旨。” 宋 沉洵 《<韵语阳秋>序》:“自 汉 魏 以来诗人篇咏,咸参稽抉摘,以品藻其是非。” 林纾 《译<贼史>序》:“ 迭更司 极力抉摘下等社会之积弊,作为小説,俾政府知而改之,每书必竪一义。”
(2).挑剔;揭发。 清 戴名世 《<四书朱子大全>序》:“近日 平湖 陆氏 、 长州 汪氏 为之抉摘其疵谬,以告於世。” 沉惟贤 《读新小说法》:“抉摘宫闈秘密,可作 唐 宋 遗事读;描摹儿女爱情,可作 齐 梁 乐府读。”
“抉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抉择、择取
指从复杂事物中筛选、提取关键内容。例如:“抉摘真假”(选择真实的部分),常见于学术研究或文献整理中,如“参稽抉摘,品藻是非”(引用自宋代谢枋得《韵语阳秋》序)。
揭发指摘
侧重揭露弊端或批评瑕疵。例如:“抉摘宫闱秘密”(揭露宫廷内幕),清代戴名世曾用此词指摘学术谬误。
近义词包括“抉择”“挑剔”,反义词如“笼统”“含混”。需注意语境差异:选择义项偏中性,而揭发义项含批判性。
《抉摘》是一个动词词组,意指剔除、挑选出最好的或最重要的。
《抉摘》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其中“折”是左手部,“摘”是右手部。
《抉摘》的总笔画数是21画,其中“折”部8画,“摘”部13画。
《抉摘》一词来源于古汉语,其繁体字为「訣摘」。
在古时候,「訣」字的写法较为繁复,其中左边是一个口字旁,表示嘴巴口形,右边是「夬」字旁,表示裁决、选择。
「摘」字的古时写法中,上面是一个手字旁,表示手的形状,下面是「啇」字旁,表示剔除。
他在众多选项中抉摘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经过抉摘,他终于选出了最合适的候选人。
组词:抉择、抉剔、抉拣
近义词:挑选、选拔、选拔、筛选
反义词:包罗、纳入、无选、无优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