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wtooth] 鋸條上的尖齒或形狀或排列如鋸齒的動物牙齒或機器的齒
(1).鋸條上的尖齒。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鎈》:“開鋸齒用茅葉鎈。”
(2).指鋸齒般的銳牙。 北齊 劉晝 《新論·傷讒》:“魚之哆脣鋸齒者,鱗族畏之。” 唐 柳宗元 《愚溪對》:“有魚焉,鋸齒鋒尾而獸蹄。”《澤瑪姬·龍女》:“跳出一百個手執大鐵錘,鋸齒獠牙的大漢。”
(3).喻曲折不平的險要地形。《尉缭子·兵談》:“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
(4).軍陣名。 三國 蜀 諸葛亮 《賊騎來教》:“地狹者,宜以鋸齒而待之。”
鋸齒(jù chǐ)指物體邊緣呈連續尖角狀的凸起結構,因形似鋸子的齒刃而得名。其核心特征在于周期性排列的尖銳突起與凹陷,具有切割、防滑等功能。以下從不同角度解析該詞含義:
基礎形态描述
指邊緣呈尖銳三角形或梯形連續排列的構造,狀如鋸片上的齒刃。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物體邊緣像鋸齒一樣的尖齒形凸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功能與特性
鋸齒結構通過局部應力集中增強切割效率,同時增加摩擦阻力。如《辭海》釋:“鋸齒狀邊緣可提升物體對材料的切入能力,常見于工具、機械部件及自然形态中。”
來源:辭海編輯委員會. 辭海(第七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工業制造
廣泛用于鋸片、齒輪、刀具等工具設計,通過齒距與齒形的變化適應不同材料切割需求(如木材、金屬)。
來源:機械工程手冊編委會. 機械設計手冊(第五版)[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自然現象類比
描述自然物體的不規則邊緣,如“鋸齒狀山脈輪廓”“樹葉的鋸齒形邊緣”,體現形态相似性。
來源: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地理學名詞(第二版)[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在文學語境中,“鋸齒”可喻指事物發展的波折性(如“生活的鋸齒”),或矛盾沖突的尖銳性(如“情感的鋸齒”),強調其斷續、起伏的特性。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編委會. 現代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0.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專業文獻,涵蓋語言學、工程學及文學視角,确保定義的科學性與文化關聯性。
“鋸齒”是一個多領域應用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和延伸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應用場景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全球百科》等來源。
黯昧白鸠白柘筆囊畢生慚歎操立長迤騁駿螭堦牀沿儲畜滁州西澗酢酒多快好省反複無常放蕩不羁防營高樔告珠玉拱北宮喤詭術毂交蹄劘好說話橫卷鴻昧化妝彙流環家藏戶有減卻挾養雞德接輿進鼓愧慄樂居扐掯遣言清飇齊偕蹂蹀上勁上溜頭聖去身意市際詩籤士坦四民思惟樹訟案訟訴算道談頭挑激退言韡華尾瑣葦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