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verturn nest]∶傾覆巢穴;覆巢;全部出動
傾巢有歸禽
(2) [turn out in full force]∶[敵軍或匪徒] 出動全部力量
傾巢來犯
(1).謂全部出動。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王碑文》:“由是傾巢舉落,望德如歸。”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賊将 朱道古 等傾巢奔命,負固偷安。”《水浒傳》第一○八回:“ 宋江 聞報,與 吳用 計議道:賊兵傾巢而來,必是抵死廝併。” 清 恽敬 《廣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銘》:“ 白岩 賊久困欲走,傾巢來犯。”
(2).傾覆巢穴。謂覆滅。 唐 駱賓王 《又破設蒙儉露布》:“惟賊帥 誇幹 ,未悟傾巢之兆,敢懷拒轍之心,獨率馬軍,平川轉鬭。” 清 陳銮 《重刻張太嶽先生全集序》:“然而彈章滿公車,謗議騰中外,馬鬣未封、遂有傾巢覆卵之禍。”參見“ 覆巢 ”。
“傾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在非貶義場景誤用。例如描述己方集體行動時,不宜使用“傾巢”,可替換為“全體動員”等中性詞彙。
(參考來源:滬江線上詞典、愛站小工具、《複安南碑》等)
傾巢,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群鳥一起飛離巢穴。拆分部首是“亻”和“巾”,筆畫數為9。這個詞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的記載:“傾巢負海”。這裡的“負海”是指傾瀉入海,而“傾巢”則是指大批的帆船一起離開巢穴,引申為人群大量出走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傾巢的寫法為傾巢。
在古時候,傾巢的寫法略有不同,用的是象形字。以《說文解字》為例,傾巢的解釋是:“交而空之。”傾巢的古字形如下:
下面是一些傾巢的例句:
1. 戰争爆發後,許多人紛紛傾巢而出。
2. 這次展覽吸引了數百家廠商傾巢參展。
3. 在被敵軍圍困的危急時刻,我軍士兵奮不顧身,傾巢而出,成功突圍。
傾巢的組詞:傾巢而出,傾巢而來,傾巢而去。
傾巢的近義詞:湧現,蜂擁。
傾巢的反義詞:保留,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